数字化转型迷思(二)
创始人
2025-05-18 10:22:16
0

数字化转型迷思(二)数字化转型迷思(二)

数字化转型迷思(二)数字化转型迷思(二)

二、如何在思维层面破除迷思

迷思,顾名思义,首先就是思维层面的“迷”,这是看数字化的“姿势”问题,要破除对数字化认知的“迷思”应该先从思维层面开始。笔者甚至认为,各企业、各位读者应该把今年当做数字化“启蒙年”,认真研读国家政策,认真回顾信息化、移动互联网发展过程,认真思考自己企业选择什么样的数字化方向,思考自己锻炼什么样的数字化技能,认真想想到底该怎么看待数字化,好好想一年,想到明年也行,这是一场时代切换的转型马拉松,对于大部分企业和个人来讲,不需要用百米冲刺的速度去践行数字化,而是把方向想明白,再坚定、灵活地走下去。

笔者认为,可以多尝试辩证地思考以下问题,真正把思维整理清楚。

(一)是该务虚还是务实地看待数字化

如笔者前文所述,今年先务虚地看待数字化。数字化是企业转型,它可以是个战略,不像有些人讲的,数字化就不该是战略,只是工具。战略就是凝聚行动的,而凝聚行动需要一个直观甚至是热门的词,让大家快速聚焦,“数字化”如今绝对担得起这个大任,毕竟,战略的关键是想清楚自己要干啥,而不是它叫啥。所以,不必教条地对待“口号”,让大家动起来的“口号”就是好“口号”。

务虚也要务的明白,什么是务的明白呢?就是企业内部达成一致认知,形成企业意识。所以,笔者建议企业搞清楚“数字化”的通识,国资委文件中倡导“一把手”带头讲数字化,这是很有必要的,如果领导者没有在通识上搞清楚,那是没法带领企业朝一个方向去聚集力量的。当然,这不是要领导们把数字化技术都搞个通透,其实很多架构师也没办法覆盖这么宽,但是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架设起来的未来方向,尤其是与国家政策推进方向一致的认知,必须要在企业领导层建立起来。

“全国一盘棋”,每个企业都在棋盘上,棋盘的变化,是影响所有人的。时代的切换,需要所有人积极行动,“搭便车”的思维适合在每个时代的中期,也就是环境相对稳定、容易预判方向的时候,而在过渡期,只想着“搭便车”,需要的就是高度的运气了,不然很容易“搭错车”。所以,真希望借力“顺流而下”地走向数字化,是需要很好地解读国家政策才做得到的。这就是今年先务虚的必要性。至少未来十五年,数字化转型中必备的一项重要能力就是政策解读能力。

务虚之后才是务实,每个企业的务实方向在“纲要”中都有所指,地方政府和部委配套措施到位之后,企业可以有很好的政策支持去开展自己的“务实”。“务实”的最终目标就是客户体验,“高品质”生活。这不是只有C端企业才需要考虑的,对于B端企业,客户的客户就是你的客户,最终都会传导到C端,整个社会就是一个“P(个人)-C(消费)-B(供给)-F(金融)-G(政府治理)”的生态循环,每个企业所谓的“务实”,都是在这个大生态循环中定位自己的小生态循环,服务好你的客户,最终服务好老百姓。

数字化的演进方向也是如此,通过技术让生态循环更顺畅、让老百姓体验更好。如果老百姓没有感知,那对数字化的所有定义都没有什么落脚点了,搞一堆太高深的技术定义没有必要,体验应该是检验数字化的唯一标准,也就是数字化时代的生活、工作跟当前信息化、移动互联网时代相比是什么区别,这也是时代改变的最终检验方式,是务虚也是务实,这与直接告诉企业该怎么改变不一样,而是要企业先想要去改变什么、创造什么。这个事情以前是很难的,因为很少有企业有机会遇到“纲要”这种又全面、又长期的指导文件,这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机会。

(二)该长期还是短期地看待数字化

必须是长期的,“纲要”面向未来十五年,所以,数字化一定是长期的。那问题就转化到怎么分阶段看待数字化,而这个又得回到数字化很能会怎么演进这个问题了。

笔者把这个时间段看的较长,分成“信息化”和“数字化”两个阶段,“信息化”下又分成“组件化”、“自动化”、“数智化”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五年,之后才是全面的数字化。之所以这么分,其实是从目标倒推回来的,因为要想实现高度发达的数字化生产、生活方式,我们需要先实现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广泛应用,这个阶段就是笔者说的“数智化”,大数据加人工智能。

但是这个阶段实现的前提是流程首先能够自动化,只有流程充分自动化了,大数据加人工智能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全是断点的流程,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放进来也不会有什么出奇的效果。流程自动化是很重要的基础,而实现全流程自动化对目前很多企业来讲还有很大距离。对于这一点可能也有人会有疑问,要不要实现这样的自动化,有必要吗?这其实不是一个问题,就像问在工业化社会到底要不要实现机械化农业一样,这是生产工具的自然进化,太较真儿的思考这个问题,试图精确地给技术应用画个边界确实没什么必要。

但是自动化也是有前提条件的,就是基于组件的流程标准化和数据标准化,没有这两个标准化,高度自动化的业务系统是很难形成和管理的。今天在企业端开发中已经“横行”了五六十年的“孤岛问题”,未来就是我们搞自动化最大的障碍和隐患,这也是RPA最近比较流行的原因之一,但是面向未来,RPA应该成为一个泛化的设计理念而不仅仅是技术实现方式,也就是说,每个系统都应该做好自己的标准化,把自己做成RPA。不过,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麻烦,需要很好的设计自律。当前软件行业对“快”的追求,即促进了自己的发展,也把自己局限在“大规模小团队手工作坊”的困境中。不能够充分发挥标准化的作用,已经成为了软件行业,乃至几乎所有应用软件的行业前进的瓶颈,这不应当称为创造力的体现,而是行业不成熟的体现。

很多企业即便对于笔者说的“组件化”这个阶段而言,也仅仅处于起步状态,如果认真做,确实每段都需要三至五年左右,因为每一段对企业而言都意味着一次架构重构,这里边还包含着对业务流程和业务组织的重构,尤其是到数智化阶段,这个时候才是人和机器重新分工的开始。自动化阶段,人机分工还比较清晰,只是重复劳动的替代,而数智化的替代可以有更宽的范围,这意味着就不再是替代这个概念,而是真正的分工概念,系统逐渐成长为助手型系统。

经历过这十五年,企业的信息化深化才可能完成,真正进入笔者定义的“数字化”阶段,这也是笔者经常说现在并没有很好的“数字化”企业范例可以借鉴的原因。不过,关于进入“数字化”阶段的这个说法,读者不要简单的“线性”理解,因为很多“数字化”理念和技术不是只有这时才会出现,而是在信息化深化阶段已经出现,甚至有可能具备一定的成熟度,只是到数字化阶段才有条件广泛应用。

正因为如此,企业也不要急于对标,而是多做些独立思考,数字时代既然是体验时代,那模仿的价值会大幅度降低,而个性化的价值大幅度上升,这不仅是差异化的问题,而是企业有多了解客户的问题,有在客户身上花费多大精力的问题,没有这种投入,就没有好的产品出现,也就会失去“入口”的位置,成为“被调用方”,成为“被调用方”并不是不好,只是“入口”的附加价值更大,毕竟,“入口”永远是少量的。

综上,数字化是要长期看的,但是眼前要做的事情很清楚,也很麻烦,就是把企业自己的流程和数据管好,这对很多企业都通用,金融、制造、物流、旅游等等,因为所有这些行业都在提升自动化水平,即便互联网企业,成长到一定规模也离不开内部的规范化,无论是人员还是系统。离开了企业治理、数据治理,不会有理想的数字化转型,先把眼前缺的课补好吧,无论有多羡慕科技企业,都应该明白,苹果公司最强大的武器是供应链管理而不只是“黑科技”,否则,就算乔布斯在世的时候,苹果也差点儿消失。

搞数字化一点儿也不神秘,而且,离开这些看似很“low”的业务线上化、流程标准化、数据标准化,企业根本无从走向最终的数字化。

(未完待续)

上一篇:20210717XApizI

下一篇:20210717R5j3mk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腾讯阿里相爱相杀简史 2021年,“活久见”系列需要多加一笔,阿里腾讯“握手言和”...
什么是金融机构? 前两天在业务调研时,涉及到关于金融机构的一些概念知识,由于镜...
设计师如何沟通才能让自己更轻松... 在大多数企业中,设计师更多是以资源项的角色存在,也就是为需求...
弹幕的用户体验——弹幕功能竞品... 竞品分析有很多侧重点,比如:市场、商业模式、亮点及核心功能、...
案例剖析:如何更全面的设计产品... 通过业务去理解产品模块(一定要结合系统侧、对应的业务场景和用...
弹幕的用户体验——弹幕文化及特... 一直想写写关于弹幕体验的文章,但这个话题被我鸽置了半年多。在...
专业的产品经理都是如何做需求调... 记住,产品经理按B端和C端来区分,其实需求调研的方法是会有很...
知识付费市场规模扩大,内容创业... 新时代的年轻人,认同并愿意利用碎片化时间,通过知识付费系统或...
在线教培行业监管升级,教育企业... 之前动辄日掷六千多万的“广告大战”,在政策和营收增长需求的双...
分布式场景下的OMS系统设计 一、OMS所处位置通常我们所谈论的网上购物为狭义电商,属于广...
一篇文章搞懂数据营销 最近在学习数据营销,也看了很多跟数据营销相关的知识,网上的各...
是什么让事物变得流行?“情绪唤... 其中提到了情绪的生理唤醒,唤醒是一种被激活并准备随时待命的状...
数字化转型迷思(二) 二、如何在思维层面破除迷思迷思,顾名思义,首先就是思维层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