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给大家讲解了前置仓系统设计中关于订货的逻辑和思路,本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前置仓系统的采购。
采购这个角色自从有零售的时候,其实就诞生了。虽然行业众多,业务不一,但是采购这个角色的本质职责其实是没变的:即从资源市场获取资源的一种经济活动。说的直白点,就是找到合适的卖主,以合适的价格,买到合适的东西。
由于行业和业务的不同,采购这个角色的使用场景或者说工作场景其实是有区别的。比如从事生鲜业务的采购员,大部分是移动App场景为主,而从事超市非生鲜品类的采购,大部分是以固定工位PC场景为主。不同的使用场景,产品的设计也有所区分。
“向谁采”中的“谁”其实指的就是资源市场,也即我们常说的供应商。既然有供应商,那么就涉及到供应商的信息管理,常见的信息管理方式有:
蔬东坡供应商管理界面示意
采什么的数据来源主要有两部分:
采什么的重点在于“什么”,这里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品商关系,即商品与供应商的关系,核心关键在于下面5点:
悦厚品商关系管理界面示意
采多少需要考虑数据来源方的需求及供应商的采购单位和最小采购量。正常情况下,采购量应该大于等于最小采购量的。而对于采购量的大小,除了人工录入,更多依赖系统的预测,而业界对于采购量的系统预测有比较成熟的算法模型,这里简单列举一下。
1)定性预测
2)定量预测
① 时间序列分析法
② 因果分析法
在明确了向谁采、采购多少后,我们需要明确一下怎么采。采购与供应商之间交互的单据通常是采购单。而采购单就是怎么采的核心。
因为采什么的数据来源是下属部门/门店的订货需求和总部的市场/营销/人力需求,所以生成流程一般是将这两个需求来源的数据(通常叫订货单)进行汇总,生成采购单。
采购单主要包含以下元素。
供应商信息:
商品:
采购单位、采购数量、采购单价、采购规格、采购门店/需求方、采购总价。
系统的采购单需要将纸质采购单数据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