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技能兴威”第二届威海市职业技能大赛的5个赛项在威海职业学院、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圆满收官。高区紧扣“产业所需、企业所想、人才所盼”,联合威海职业学院、迪尚集团、威高集团、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等校企,以“智能制造、数字经济、高端医疗器械、银发经济”为方向,积极协办5大赛项,为200余名技能精英搭建“以赛促学、以赛育才”的实战平台,全面展现区域技能人才生态建设的创新成果与硬核实力。
五大赛项:聚焦前沿产业 赋能人才实战能力
职业技能大赛设置医疗器械装配、服装制版、机电一体化、互联网营销、健康和社会照护5大赛项,覆盖高区重点产业集群,精准对接产业升级需求。
医疗器械装配:选手需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精密器械的装配调试,考核工艺规范、精度把控与故障排查能力,为高端医疗装备产业输送技术骨干。
服装制版:融合传统技艺与现代时尚,选手在毫厘之间雕琢服饰,推动时尚设计制造产业焕发新活力。
机电一体化:聚焦PLC编程、机器视觉与智能传感技术,选手化身“智造先锋”,演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科技芭蕾”。
互联网营销:围绕图文推广、数据分析等数字营销场景,选手在云端商战中展现新经济时代的营销智慧。
健康和社会照护:结合老龄化社会需求,考察老年照护实操技能,彰显职业教育服务“健康中国”的使命担当。
近年来,高区不断加强产教融合、赛事赋能,努力构建技能人才成长新高地。
一
政策引领
构建技能人才培育“四梁八柱”
围绕医疗器械、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五大产业集群,大力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和创新竞赛,持续完善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等体系,搭建技能人才成长成才平台,初步构建“资源共享、产教融合、引育共抓”的技能人才培育体系,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能人才支撑。截至目前,全区技能人才总量达7.8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比超过25%,拥有齐鲁首席技师10人、省级技术技能大师2人,认定技能大师工作室4家。
二
校企协同
打造产教融合“生态链”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深化“订单式培养”“产业学院共建”等模式,推动教育与产业无缝衔接。威高集团与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联合培养医疗器械装配技术骨干863名,入职平均年薪达到14万元。技能大师工作室,发挥技术攻关和技艺传承“孵化器”的重要作用。全区4家技能大师工作室累计完成技术革新项目38项,创造经济效益4000余万元。比如,光威复合材料的谷大伟技能大师工作室每年开展技能培训70多期,培训规模达到1000人次以上,有效地把个人的先进经验转化为群体技能,为企业培育储备更多技能人才,改造的全自动大型精密抛光机床,年创效1000多万元。
三
以赛促训
激活人才成长“一池春水”
职业技能大赛作为技能人才培育的重要抓手,2024年,首届“技能兴威”高区职业技能大赛吸引5000多名职工、学生参与,2000余人晋升技能等级,29人荣获“威海市技术能手”称号。赛事筹备期间,威高集团、迪尚集团、万丰镁业等企业结合自主评价工作,邀请技术专家与院校教师共同制定赛项标准,将企业真实生产场景转化为竞赛课题。在比赛现场,由高级技师、院校教师担任裁判,以企业生产标准检验选手技能。赛后,优胜选手可优先通过“以赛代评”直接晋升技能等级,打通“竞赛—培养—就业(升职)”通道。
四
评价改革
畅通技能人才“上升通道”
目前,全区已完成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备案企业49家,累计评价企业职工3000余人。改革推进过程中,高区人社部门主动服务,开展“一对一”政策指导,帮助企业完善评价标准,实现“企业出题、政府监督、社会认可”。比如,威高集团校企合作负责人表示,“集团通过自主评价体系,不断选拔出非常出色的医疗器械领域技术骨干,累计为企业节省人员培训成本1700余万元,推动企业产品质量和生产工艺提升19.13%,而集团将节省下来的成本全部投入到提升员工薪资待遇中去,员工薪资年均涨幅达到11.7%。”此外,高区计划加速论证落实“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夜校”,覆盖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通过“线上理论+线下实训”模式,有需求人员可灵活选择培训课程,提升就业竞争力。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培训3.63万人次,培训“金蓝领”200人次、新型学徒制180人次,发放高技能人才奖励资金242.45万元。
从“赛事搭台”到“生态筑巢”,高区正以产教融合的生动实践,书写技能人才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的新篇章。下一步,高区将持续放大“赛事+”效应,深化产教融合政策创新,构建“企业需求牵引、赛事实战检验、政策精准扶持”的技能人才成长新高地,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技能动力”。
信息来源:高区科技创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