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三方投放系统的 SaaS 还是企业自建都会存在同样的问题,两者不一样的点在于:
其一,三方 SaaS 是只有前端数据,直接将媒体平台数据拉下来不用做加工,就不存在链接用错的情况;何为链接用错,后面会展开讲。
其二,三方 SaaS 以此为生计,会投入大量的产研人力,是自建企业没法比的。
接下来具体说说导致数据不准的源头,以及如何解决。
前面的文章讲到过,我们渠道追踪的 Link Tag 是人工拼接到落地页上,完整 URL 形如:http://h5.k12.com/landingpage?channel_id=1001
会存在人工用错的情况,把别人的渠道 ID 给用掉,最终导致整个渠道组的现金消耗和订单数都不准。
这个 case 是非常高频的,可能产品会为自己辩解:那是优化师自己使用错,他们要加强内部审核(扩充下就是,关我产品毛事啊,优化师自己瞎搞嘛)。人工操作,谁能保证不出错呢?再外加上很多是外部代理帮忙在投放,加强管理能减少犯错次数,还是无法彻底根治。
大家切记,产品是要对最终的交付结果负责,交付要达到预期收益才是一个合格的产品。产品是为了辅助业务降本增效,耗费大量研发人力做的系统用不起来,产品是第一责任人。
想要彻底根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自动生成链接,在我们自己的系统一键创建广告,并且自动通过 API 同步到媒体后台(就是创建广告计划压根不用登录媒体后台)。关于创建广告的研发成本之前的文章讲过,一条广告计划需要填写的字段非常之多,颗粒度非常之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做创建广告模块 ROI 是算不过来的。
通过校验的方式来解决更合理些,每天凌晨核对前一天进入 H5 落地页中 URL 的渠道 ID,是否有用错的,有就通过钉钉群报警:
由于优化师内部加强审核后用错频次降低不少,再基于研发的成本,我们放弃了实时预警,选择 T+1 预警。
切记,一定不要觉得,字节、腾讯都是巨头,它们 API 都不知道多少人用过了,怎么会有问题呢。
特别是 TX API 那叫一个乱,并且咨询反馈也不及时,只能我们自己的研发同学各种试。
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 API 调用频次,发生过好几次调用频次过高,数据只拉取了一部分。
媒体的 API 也更新的比较频繁,比如说广告计划的数据之前是没有几点稳定一说,我们就直接在凌晨 2 点去拉取,导致数据不准确,查了很久结果 API 文档多出一句话:第二天 x 点可以获取前一天稳定的消耗数据。
我们四五月份看的时候下面写的是第二天 9 点,现在七月份又改成了第二天 10 点。
上面截图来自于:https://ad.oceanengine.com/openapi/doc/index.html?id=1696710551666703
出问题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问题已经发生。产研最终都是通过从优化师那里得到的数据不准的反馈,这样就导致系统的不可信,产研会非常被动。
想要保证大体量的数据系统的准确性,对账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受过伤才有如此深的感触,切记。对账是必不可少的核心模块,系统健全的核心保障体系。
广告系统当前拉取的是每日每个广告计划的详细数据,把广告计划数据汇总到投放账户维度。再通过 API 拉取投放账户的每日消耗数据,两者做对账。
只要能及时的发现问题,就可以快速推进解决,减少影响范围。
大体量数据平台或系统,对账是要在设计之初就务必要考虑进去的,是整个产品架构的核心模块。base case 就是等问题发生了才意识到对账是必要的。
上一篇:20210718AqRkP9
下一篇:产品经理如何看待字节取消大小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