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式介绍动态商品广告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大家在平时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故事:
上面这个故事,便是广告投放过程中一次精准营销的典范:抖音App根据小包同学在淘宝App浏览冰箱的记录,同时关联冰箱的商品信息再推荐给小包,精准高质量的重复信息推送唤起小包大脑中的记忆,勾起其购买欲望,最终成功促成转化。
在这笔转化过程中,小包的浏览行为+冰箱的商品信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通过把冰箱广告推送给有潜在需求的小包同学,精准定位人群,促成订单转化,这就是商品广告。
动态商品广告,DPA(Dynamic Product Ads),其根据用户在广告主侧的兴趣行为数据,并结合广告主提供的商品库信息动态地向用户展示最契合的商品内容,提升转化效果。
DPA的愿景:为用户推送更加契合的商品内容,而不仅仅是广告。
既然是动态商品广告,那么何为“动态”?
动态商品广告,数据源于用户,它给用户的感觉这不像是营销广告,而更像是懂用户需要的站外个性化推荐,因此它会获得更多的关注和点击,转化效果也更加好。
既然动态商品广告这么好,广告主已经蠢蠢欲动,心里一定在想自己的广告能不能投DPA?
这里要说一下,虽然DPA投放效果好,但是其投放门槛比较高,并不适合所有广告主,需要满足如下两个条件:
相信对于符合上面条件的广告主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去了解DPA的投放流程,这一节我们来看看一个完整的DPA广告投放流程是怎么样流转的以及广告主需要的配套设施搭建。
DPA的投放都是需要开白名单的,因此在产研正式对接之前,商务侧先进行开白操作。等白名单开通之后,进入真正的DPA投放对接。
广告主需要将自身的商品数据同步到广告平台的商品库,在平台侧维护商品信息,同步的方式主要有如下三种:
广告主可根据自身商品更新的情况来动态选择合适的方式。推荐使用定时拉取的方式,可以第一时间同步商品库的信息。
关于商品库的更新一般都是全量更新,目前主流的平台据我了解还不支持增量更新(如有误,欢迎斧正)。在商品信息更新的时候会有一个更新保护,主要是为了防止商品被误删除,系统提供的自动保护机制。开启更新保护后,若商品文件更新前后商品差异超过一定比例,则系统会自动停止本次更新并保留上一次更新成功的商品文件。
用户在广告主端内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行为数据,比如搜索、点击、收藏、下单等等,广告主可以根据这些行为数据计算出用户的意图产品。如果用户在端内未完成最终的转化,那么通过DPA可以在广告平台的媒体上对这些用户投放意图商品,召回用户,促进转化。
对于用户行为数据同步,广告平台一般提供以下对接途径:
商品库和用户行为数据都准备ready了,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是通过创建广告投放将商品库数据和用户行为进行关联投放。
DPA广告与传统广告投放最大的区别在于便捷:针对海量商品的投放,传统广告投放可能需要创建海量的计划,而DPA广告仅需创建一条计划即可,极大地提高了广告投放的效率。
在广告投放时,还有一点会影响广告投放效果,那就是创意模版。由于商品库中是商品主图,尺寸各异,因此在投放时需要套用创意模版来进行创意尺寸统一并拼接商品的其它信息在创意上,例如商品归属地、价格等信息。通过将更多的信息披露在创意上,可以提升商品的转化率。
广告平台都会提供创意模版的制作编辑工具,广告主可以自行上传PSD文件,也可以使用平台提供的创意模版。
关于模版拼接这块,阿里妈妈提出了动态描述广告创意技术,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参考《告别拼接模板 —— 阿里妈妈动态描述广告创意》,希望未来各大广告平台都能提供类似的技术,真正的服务广告主。
广告展示这块完全就是平台的能力了,平台会结合广告主提供的用户行为数据和自身对用户的理解向用户下方最契合的商品广告。
动态商品广告还有一种衍生方式,SDPA(Single Dynamic Product Ad),也称单商品广告。
如果说DPA是广告主为了拉活投放,实现千人千面的投放(为人寻找合适的商品),那么SDPA主要用于广告主爆款单品的投放(为优质的商品找到懂它的人)。
SDPA想较于DPA,除了出发点不一致之外,两者用到的数据模型也不一样。
DAP:结合广告主上传的用户行为数据和广告平台侧对用户的理解,给用户推送最契合的商品广告。
SDPA:结合广告主历史投放数据和广告平台侧对用户的理解,把爆款商品推送给最合适的用户。
本文通过一个平时大家都会遇到的case来讲解DPA,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DPA给广告主和广告平台提供了哪些帮助。
广告主
广告平台
上一篇:202108273grNgr
下一篇:202108278Im5u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