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物互联的时代里,逆“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潮流而动的机构,当世界抛弃你的时候,连一句再见都不会跟你说。
“以人为中心的设计”首先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口号,也不仅仅是被过分玄学的思想和理念。从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国际标准文档ISO 9241-210和-220中,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
“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是由一整套完整、严谨的方法论、流程和管理机制构成的实践指导原则。
因为有了国际标准文档的规范,“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才可以成为机构在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时代,提升产品和服务综合竞争力的有效工具,用以解决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与“人”相关的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跟踪问题解决的实际效果。
所以说,“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在两个维度赋能机构:
1) 在产品和服务整个生命周期,“以人为中心的设计”都可以提供具体的方法论、流程和管理机制,这包括但不限于:
2) 在传统产品和服务策划、研发和运营环节,提供基于“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的赋能方法论,提高传统流程和管理模式的质量和效率:
由此看出,基于ISO 9241-210和-220标准的“以人为中心的设计”不但可以全面的给出了贯穿产品和服务生命周期的方法论指导原则,还对产品和服务涉及到的传统部门提供了纵深的全面赋能。最关键的是,通过了解和细化ISO 9241-210和-220标准对于“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的指导原则,可以让机构对包括“用户体验”、“可用性”、“可达性”拥有一个全面的认知,避免片面理解和应用给产品和服务,进而整个机构带来不可知的系统风险。
“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的管理分为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产品和服务的“以人为中心的设计”质量、“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执行质量。
国际标准对以上两个内容也做出了非常清晰、全面和明确的指导。对于产品和服务的“以人为中心的设计”质量,ISO 9241-220文档给出了“以人为中心的设计质量(HCQ)”这一概念以及相应的指导原则。通过将HCQ分解成包括:用户体验、可用性、可达性和避免使用伤害四个方面,让机构可以从产品和服务的特点入手,结合机构的现有管理体系进行有效分解,做到各司其职、快速部署。比如:
基于ISO/IEC 25060,25062,25063,25064,25066等标准文档,为机构提供了确保“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具体执行结果的输出模板,从根本上保障了“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执行的质量。
为了保障 “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方法论得以正确运用,并获得预期的质量,ISO 9241-210和ISO/TR 16982规范了“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的执行流程。
通过这两个标准文档的规范,机构可以在执行“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的过程中聚焦目标,结合现实条件的限制,高效的进行方法论的选择,并确保流程的完整。
要想“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真的实现预期的目标,不能单纯地依靠“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的执行部门,以及其他部门对“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的被动理解,必须在组织内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的体系,才能保证机构的产品和服务能形成长期的、稳定的“以人为中心的设计”质量。
ISO 9241-220针对机构的这一需求提出“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流程(HCP)”概念以及相关指导原则,帮助机构能够建立贯穿整个组织、体系化的“以人为中心的设计”体系。
科技的高速发展以及由此催生的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正呈现指数级的增长,而线性增长的人类接受、学习、掌握技术的能力,已经远远被前者甩在身后。而两者间不断扩大的鸿沟就是留给“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的巨大发挥空间。因此,掌握了“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的精髓,对于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机构来说就是拿到了通往未来的邀请。而我们想做的,就是让您的机构能更快、更稳妥地拿到它。
上一篇:20211101F7nvLi
下一篇:20211101rvM4I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