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的江湖里,保值率一直是各品牌暗自较劲的关键指标。毕竟,对于消费者来说,谁都不想自己的爱车开上几年就贬值得惨不忍睹。而在这场保值率的大战中,小米汽车曾一度是耀眼的明星,尤其是小米SU7和YU7,在二手车市场那可是香饽饽,保值率远超同级别竞品。就拿小米YU7来说,预定周期最长的时候甚至超过1年,这在以前简直是难以想象的,足见其受欢迎程度。
昔日辉煌:高性能初现,订单如潮涌
小米SU7 Ultra作为小米SU7的高性能版本车型,一经亮相就吸引了无数目光。它那强大的性能参数,就像一把把利刃,直插汽车爱好者的内心。刚开始的时候,订单情况那叫一个火爆,很多黄牛都嗅到了商机,开始大量囤积订单,想着从中大赚一笔。那时候的小米SU7 Ultra,就像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在新能源汽车的天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消费者们对它充满了期待,仿佛拥有一辆小米SU7 Ultra就是身份和品味的象征。
今朝现实:半年贬值17万
然而,好景不长。半年过去了,现实却给了小米SU7 Ultra的车主们沉重的一击。有车主反映,自己才开了几千公里的车,二手商估价竟然只有41万了。要知道,这辆车当初上路可是花了58万啊,半年时间就整整贬值了17万,这换做是谁,心里都不好受。这巨大的落差,让车主们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和无奈之中。
贬值背后的多重因素
小米SU7 Ultra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刚需车,它更像是一个为追求极致性能而生的“玩具”。强大的性能固然让人热血沸腾,但这也带来了一个致命的问题——续航缩短。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汽车不仅仅是一个代步工具,更是一个实用的生活伙伴。而小米SU7 Ultra在续航方面的短板,让它在日常家用场景中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这就好比一个武林高手,虽然武功高强,但在日常生活中却处处受限,难以发挥其真正的实力。
小米连续骚操作惹争议
小米SU7 Ultra交付以来,一系列的骚操作让部分车主的信任受到了严重伤害。打孔机盖、限制马力、定车冷静期等事件,就像一颗颗定时炸弹,在车主们的心中不断引爆。尤其是当小米汽车在新车未到的情况下,督促车主7天内交齐尾款,这更是引发了准车主们的强烈不满。信任就像一张纸,一旦皱了,就很难再恢复平整。这些操作让车主们对小米汽车的信心大打折扣,也直接影响了小米SU7 Ultra的市场口碑。
曾经,小米SU7 Ultra供不应求,二手车商们对它充满了信心,纷纷抬高收车价。然而,随着上述问题的不断发酵,二手车商们开始对小米SU7 Ultra失去了信心。如今,它不再是当初那个抢手的“香饽饽”,收车价更是一泻千里。对于准车主们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如果付尾款提车,新车直接贬值10万左右;如果放弃定金不提车,最多损失2万,甚至如果找个合适的理由,说不定2万定金都能拿回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准车主都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最后扯扯
如今,小米SU7 Ultra的尴尬处境不禁让人有些惋惜。中国汽车品牌好不容易推出了一款高性能车,订单情况也一度非常好,结果却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要说小米汽车一点责任都没有,那肯定是不对的。半年贬值17万,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总不能把责任都推给黄牛吧?你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