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月狂赚4000万美金,一家公司的绝地求生
创始人
2025-07-21 13:16:28
0

来源:虎嗅APP

出品|虎嗅科技组

作者|SnowyM

编辑|陈伊凡

头图|AI生成

AI编码赛道从来不缺话题。

最近的一次,是谷歌以24亿美元截胡OpenAI,挖走Windsurf创始团队。72小时之后,AI编程智能体Devin开发商宣布,火速收购Windsurf剩余的全部资产和团队。

我们今天介绍的是其中一家AI编码公司。其上线5个月,年经常性收入(ARR)达4000万美元;注册用户超300万,月活超100万;上线2个月ARR突破2000万美元,高峰期日新增ARR达50万美元。是仅次于ChatCPT,增长最快的软件产品。更重要的,是这款应用能让70岁零基础老太太自己建立一个网站。

2024年10月,一款名为Bolt.new的AI编程助手在X平台悄然上线。短短一周,其用户数就达到了母公司StackBlitz过去所有用户的两倍。接下来的增长曲线如同火箭:4周ARR冲至400万美元,8周突破2000万美元,5个月后收入4000万美元,注册用户超300万——它被投资机构Insight Partners董事Thomas Krane称为“史上增长最快的软件产品之一”。即使是创始人Eric Simons和Albert Pai,也始料未及。

Bolt.new主界面

Bolt.new的核心功能简单到极致:用户只需在对话框里用自然语言描述需求,它就能在约1分钟内生成、运行并部署一个包含前端、后端和数据库的完整应用程序。一位东海岸的销售人员用它为患病的女儿制作了旅行医疗资源网站;Eric Simons 71岁的母亲用它建立了个人护士生涯网站。

“说出你想要的东西,几秒钟内就能得到代码”,这句Slogan直指这款产品的革命性——将软件开发的准入门槛降至近乎为零。

“AI起来之后,很多人失业,留下的都是有审美能力的人。”一位美元基金投资人如是说。在她看来,一款好的产品,应该让用户越用越爽,对用户需求有非常好的洞察,魔鬼细节,在场景背后沉淀数据,打造用户飞轮。

另一位AI投资机构投研分析师告诉虎嗅,与其他AI编码公司不同的是,Bolt.new面向的用户群体更加零基础,而非有编程基础的程序员,这也使这款应用,具备更大的C端市场。

Bolt.new恰恰是一家非常重视其用户社区经营的AI初创公司,产品界面简洁易用。这种社区运营的经验,对于如今的许多AI产品而言,是一个借鉴和参考的样本。

虎嗅试图拆解这家公司的增长模式、竞争壁垒,试图分析Bolt.new是如何在一众AI for Coding厮杀中,获得如此快速增长。

坚持8年,靠一招AI起死回生

Bolt.new的母公司StackBlitz并不是一家新公司,而是上一代网络技术的产物。

2017年,StackBlitz成立,他们专门做一种叫"浏览器IDE"的技术——简言之就是让程序员可以直接在网页上写代码,不用下载安装各种软件,这家公司一直保持作坊式运作。

4年后,他们推出了一个叫“WebContainer”的新产品进行内测,让工程师可以在浏览器中而不是笔记本上创建和管理项目,即便离线后IDE开发中的页面也能继续运行,正常开发。彼时,这个产品在程序员圈子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公司的生意一下子火了起来——企业收入增长了10倍,员工人数翻番,扩张到20个人。

2022年4月,StackBlitz拿到了790万美元的种子轮投资。领投的是知名投资机构Greylock,还有谷歌风投GV、GitHub创始人等大佬跟投,前景一片光明。

然而好景不长。2023年底,公司赚钱能力不足,面临倒闭——当时的产品,说白了,技术很革新但没找到具体应用场景。浏览器中写代码这件事虽然很新,但一方面当时浏览器底层能力不足——WebAssembly的编译速度慢,复杂项目出现卡顿;另一方面程序员们认为,本地开发才是正统,浏览器开发只是玩具。

业务没起飞,增长疲软。在当年 12 月的董事会上,StackBlitz收到了最后通牒:要么拿出实质性进展,要么完蛋。

七年的努力眼看就要付诸东流。当时StackBlitz团队仅十余人、资金不足半年。后来,Eric和Albert说服董事会同意全力投入Bolt.new开发。

Bolt.new的CEO Eric Simons接受采访时画面

2024年10月,他们推出的Bolt.new产品在X上悄悄上线,结果一夜之间就火遍全网。创始人Eric自述,“我们花了三年才让开发者相信,浏览器里能跑严肃项目。”

上线一周,Bolt.new的用户数就达到了过去所有用户的2倍。4周内,这款产品的年收入就冲到了400万美元,8周内更是突破2000万美元大关。到了2025年3月,年收入翻了一倍达到4000万美元,注册用户超过300万,每月活跃用户超过100万。

这样火箭般的增长速度让Bolt.new被业界称为"史上增长最快的软件产品之一"。投资公司Insight Partners的董事Thomas Krane对StackBlitz这种"背水一战式创新"表示赞赏,认为正是这种"不成功便成仁"的处境,逼出了这个改变游戏规则的产品。

之后,StackBlitz融资的节奏也明显加快了:在种子轮和A轮沉寂多年后,公司仅用大约一年时间就启动了B轮大额融资,融资后的公司估值比A轮时猛涨了好几倍。据创始人兼CEO Eric Simons透露,公司此前拿到了2200万美元的A轮融资,不过没有公布具体时间。

2025年1月,Eric Simons告诉彭博社,公司即将完成一笔8350万美元的融资,由Emergence Capital和GV(前身是谷歌风投)领投,Madrona Venture Group、Conviction和Mantis等机构跟投。转过头来,Bolt.new在 X 上宣布完成了1.055亿美元的B轮融资。

短短2个月就从零做到了2000万美元的年收入。上线仅5个月,年收入就接近4000万美元,这个月均增长速度把传统SaaS企业远远甩在了后面。一般而言,这些传统SaaS的ARR中位增长率一般在 40% 到 60% 之间,按照这样的参照系,Bolt.new的成绩堪称诞生天花板级别。

特别是在2024年底到2025年初这段时间,增长势头不断加速——CEO Eric Simons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了一个数字:那段时间每天新增的ARR一度高达50万美元。

当技术真的能简化复杂时,才会引爆市场

Bolt.new的成功,在于其找到了一个区隔于大部分AI编码公司的身位——一个BtoC的市场,相比于Windsurf、Cursor这种面向有基础的开发者不同,Bolt.new更多面向零基础的小白用户,它解决了一个让编程新手头疼已久的难题——“搭建本地开发环境”。

Eric曾经在一次播客中解释了他们冷启动成功的原因,“这可能是有史以来最简单的网站构建和部署方式”,这也解释了为什么Bolt.new能看到如此快速的增长。因为几乎没有其他产品,在常识浏览器标签页中运行完整的开发环境。

2024年,与之前不同的是,浏览器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大模型技术让创始人们看到了想法实现的可能。2024 年初,两位创始人非但没有大量地“求见”VC们,反而是像很多硅谷创始人一样折腾新技术。

最初,他们尝试了几种模型。比如,他们尝试用OpenAI的模型完成编程任务,但这些模型的编程能力并不足以创建一个成熟的产品。6月,OpenAI 的竞争对手 Anthropic 发布了被广泛认为是“AI Coding模型的唯一真神” Claude 3.5 Sonnet AI 模型,它在编程上表现更好,成为后续大量 AI 编程初创公司(如 Cursor 和 Lovable)的技术基础,也开启了所谓“vibe coding”的热潮,补齐了最后一环,解决了底层编码能力之后,StackBlitz又折返回来,继续瞄准了“在浏览器上进行开发”这个场景。

创始人对“浏览器上做开发”这件事如此执着,源于其早年的经历。

创始人Eric Simons在19岁时就因为"工作狂"的特质在硅谷出了名。

那时他还在美国在线(AOL)总部上班。为了省创业资金,第一个月他只花了30美金。他每天熬夜干活,就睡在公司沙发上,第二天早上7点起床去健身房,这样能避开保安巡逻。就这样坚持了两个月,直到被保安发现。

当时,Simons和Pai正在创办他们的第一家公司Thinkster,主要做在线编程课程和教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深深感受到,当你想教别人编程时,光是搭建一个开发环境就是大难题。这让Simons成功找到了一个场景——能否让零基础的人提供一个开发环境。这件事在Claude出现之后,最终成为可能。

StackBlitz和模型公司Anthropic公司深度合作,用Claude作为核心引擎,创始人Eric介绍说,基础模型能力的提升让性能一下子飞跃了将近10倍。在这个基础上,他们又通过提示词工程和多 Agent 等技术,将性能又额外提升了3到4倍。这一系列创新让Bolt.new能够生成接近实际生产环境质量的代码。

这里其实有个很有意思的小事件,Bolt主要依靠模型公司Anthropic的Claude模型,而这款产品的爆炸式增长一度耗尽 Anthropic给他们的 GPU 配额,Anthropic的CEO Dario Amodei 亲自发邮件协助扩容。

Bolt.new为用户提供了功能齐全的后台逻辑、数据库架构,甚至API接口。专业开发中可以用Bolt.new快速启动项目,然后导出到GitHub或下载后用Cursor继续开发,还能回到Bolt.new添加新功能。

Bolt.new的核心功能主要包括智能理解需求,通过自然语言(说人话)描述应用需求,Bolt.new会自动生成完整的前端、后端和数据库代码。它还提供可视化编辑器,帮用户直观地调整布局、文字和逻辑,方便快速改进。生成的代码随时拿走,可以下载,支持连接GitHub,方便版本管理和团队协作。同时支持自定义组件,用React或Java添加自定义逻辑或界面组件,满足特殊需求。

在安全方面,可以轻松为应用添加用户登录和权限管理,确保安全性。最重要的是不被绑架,生成的代码可以自由部署,Bolt不会把用户绑定到特定的运行环境,并且让用户拥有完整的代码所有权。

Bolt.news 只有一个文本框,用户只需简单描述需求,再轻松一键修改提示词,就能实现应用开发。从用户输入第一句提示词到 Bolt.new 交付给用户第一个成品,仅仅花费1分钟左右:

从用户输入第一句提示词到 Bolt.new 交付给用户第一个成品,仅花费1分钟左右

当时StackBlitz发布Bolt.new时,只是在社交媒体发了一篇推文,便引发了大量受限于非工程背景的“下一代创作者”,这个群体往往有设计想法和思路,但无法适应高代码环境。果然,Bolt 上线第一周就有很多人用它制作个性化项目。

“就像 Figma 取代了需要下载的 Photoshop,Google Docs 取代了桌面版 Word,新一代用户期待无需下载就能完成开发工作。AI Code Generation 的加入让这种体验更加完美。”Eric说。

AI编码领域的红海

Bolt.new所在的,是一个迅速增长的红海市场。

“AI编程”正在快速增长,已经成为第二大AI市场,仅次于面向普通用户的聊天机器人。根据第三方数据研究机构Data Bridge Market Research 报告,2023年全球AI编程市场规模为42.9亿美元,预计到2031年将达到244.6亿美元,每年平均增长率为24.3%。

各家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定位来争夺市场份额。AI编程成为大模型公司的必争之地,巨头和投资机构都在大举投入:Cursor估值百亿美金,谷歌最后收购了Windsurf;群雄割据,多强并立,但还没有形成几家独大的局面:各个公司都在建立自己的技术优势,抢占潜在市场。

我们做了个表格,展示了下Bolt、lovable、Replit、cursor目前大概的估值和年收入情况,这能够从某个程度反映这家公司的投资想象。Lovable是Bolt.new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从其PS值就可以看出,Lovable的PS值达到了26.7倍。

虎嗅根据公开资料制图

AI编程行业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没有解决。比如,最主要的就是AI编程工具生成的代码可能存在质量不稳定、缺乏理解前后关系等问题,导致程序员需要进行大量的手动修改,这也就是常常被议论到的“AI 5分钟写出一堆屎山代码,人工需要5小时修改”。

AI编程的发展可以分成两条路线:Copilot和Agent。

一条线是Copilot助手,就是人主导、AI辅助,包括Github Copilot、Cursor、Windsurf、Trae这类产品。这条线已经比较成熟,进入实用阶段。特别是Github Copilot,用户规模已经突破1500万,在2024财年为GitHub贡献超过40%的收入增长。

Copilot于2021年中推出,由OpenAI Codex模型驱动,作为VS Code等编程工具的插件为程序员提供智能代码补全和代码片段生成。Copilot主打辅助写代码,能够根据上下文实时建议下一行代码或函数实现,对于提高熟练程序员的编码速度很有帮助。

但作为AI编程最便宜的产品之一,Copilot输出的上下文很有限,因为它们试图最小化上下文信息。这个模式的问题在于,厂商没有特别强的动力让产品变得更好,低价策略不鼓励厂商提供更丰富的上下文信息,而实际上上下文越长,AI能做的就越多。而Bolt.new则告别了这种低付费模式,从而能够尽可能地提供完整的上下文。

现在的AI圈子中,其实已经有一种被广泛接受的论调:上下文即一切。

Cursor则是2023年崭露头角的初创公司,由前OpenAI成员创立,提供一个带AI助手的本地代码编辑器。Cursor类似Visual Studio Code(VS Code) ——微软开发的一款轻量级源代码编辑器(中文是什么?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我们要解释下),但深度整合GPT-4等模型,可以聊天问答、自动补全和根据自然语言指令修改本地代码。

在Bolt发布之初,有人称其为"Cursor终结者",因为许多非专业用户发现Bolt更易用。但其实两者定位不同:Bolt重新定义了软件开发工具,而Cursor是对现有工具的有效改进。这两种思路可能各有市场——Bolt争取的是"不懂编程工具的广大用户",Cursor争取的是"离不开编程工具的专业用户"。

相似的还有Windsurf,与之相比Bolt.new更适合在速度和效率上有需求的经验丰富的开发者,因为它能够快速生成原型代码,迅速启动项目。而Windsurf更适合注重代码质量、希望拿到干净、可直接使用代码的开发者。相比之下,Bolt.new虽然门槛更低,但生成的代码质量被程序员诟病。

另一条线是 Agent 智能体,就是AI主动干活、人类监督,也就是Bolt.new、Lovable、V0 by Vercel以及我们看到的越来越多的国内 AI Coding Agent产品们在疯狂尝试的路线。

Lovable,作为Bolt.new最强劲的竞争对手,Lovable在发布六个月内达到了5000万美元的年度经常性收入。Lovable的核心产品定位为“AI全栈工程师”,用户通过自然语言描述需求(支持文本+图片输入),系统可在数秒至数分钟内生成包含前端界面、后端逻辑及数据库的生产级代码,并实时预览效果。其技术架构融合OpenAI、Anthropic的定制化大语言模型。

分析维度WindsurfCursorLovableBolt.newReplit成立时间2021年2023年(2023年崭露头角)2024年(近期成立)2024年(由StackBlitz推出)2016年母公司团队后被谷歌和Devin收购独立公司(前OpenAI团队创立)独立公司StackBlitzReplit技术基础生产级代码生成模型GPT-4等大模型深度集成OpenAI/Anthropic模型 + 自校正系统WebContainer + Claude 3.5浏览器IDE + AI Agent探索部署生态直接部署(企业级)导出至GitHub/VSCode依赖GitHub/Supabase一键部署至Netlify(免登录)自带托管服务用户体验专业开发者,重代码质量专业开发者,类似VS Code增强版非技术用户,可视化编辑零基础用户,自然语言输入初学者友好,教学型商业化模式企业订阅制订阅制(专业版)订阅制($25/月起)Token消耗制(按任务量)免费增值 + 高级订阅典型场景企业应用开发(高可靠性)专业编码辅助非技术用户构建应用零基础创建网站教育/原型设计

虎嗅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少营销,多做社区

今年以来,我们已经看到了大量的AI Coding Agent产品都在疯狂的做社区。

社区内可以做到“病毒式的传播”,而初创团队手里最好的工具就是“裂变式的邀请码”。对于AI 初创企业来说,不做大营销的原因之一固然有“钱不够”的原因,但是另一方面,AI时代下,产品迭代速度要远比传统时代更快,做好社区可以离用户“更近一点”,能够依靠技术用户的反馈,迅速进行迭代。

Bolt.new目前走的就是这种少做推销、专心做好产品和用户社区的路子,创始人自己就曾说道“我们纯靠社区反馈,迅速优化产品”。他们充分利用了网络产品能够自己传播的特点。这种做法的好处很明显:花钱少、赚钱快——公司在爆火期间用不到20人的小团队就做到了百万用户、上千万收入。这样的赚钱效率在软件创业圈里相当少见。

当然,随着Bolt把目标瞄准更大的企业客户,未来可能需要加入一些直接销售或合作渠道,比如给那些年付上万美金的企业客户安排专门的客户经理。但现在这个阶段,Bolt的核心还是“让产品自己证明实力,让用户帮你做宣传”。这套打法很符合程序员和创意工作者的胃口,也让Bolt.new在面对那些资金雄厚的竞争对手时能够以小博大。

在最初的试水阶段,Bolt.new一开始瞄准企业市场,最开始完全免费,后来推出了象征性的9美元基础套餐,主要用来吸引那些需要更多存储空间或私人项目的用户,但这不是主要的收入来源。

用户爆发增长后,Bolt进行了调整。当他们推出Bolt后,用户需求井喷,很多人很快就把免费额度用完了,希望能买更多使用量,9美元套餐根本满足不了高强度的实际使用需求。所以他们基于token(也就是生成和处理内容的计算额度)数量,推出了不同价位的按月付费/按年付费选择(年付便宜10%),分为团队版和个人版。

Bolt.new的订阅模式

这种订阅制度几乎算是AI coding Agent产品率先在代码生成工具中实际落地并成功的的先行者之一,因为它不完全是传统订阅制,而是在会员制度下额外增设条件。目前国内大量的Agent产品往往也采用这种订阅制服饰,在按月付费/按年付费下增设积分制度。

在用户需求爆发增长后,传统的“按功能或基础套餐订阅”已经无法满足高频用户,比如一些重度开发者或企业团队,他们对 token(即计算和生成额度)的需求远超轻度用户。通过按 token 消耗来划分套餐,Bolt 能够让轻度用户继续以低价甚至免费体验,同时从高强度使用者身上获取更高 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

Bolt很重视经营用户社区。用户可以在Community板块分享用Bolt做出的好作品和使用经验,这样就积累了很多有用内容,新用户看了这些例子后也能更快学会怎么用,提高了用户粘性和使用深度。

同时,StackBlitz团队还会定期在博客发布产品更新、举办程序员比赛等活动,既服务了现有用户,也吸引了潜在用户的关注。

比如,上个月Bolt做的世界上最大的黑客马拉松,宣布由 Claude 提供支持,与 Anthropic 合作,为所有Bolt用户带来 Claude Sonnet 4。六月底,Bolt还宣布周末对所有人免费,并且黑客马拉松中的25名获胜者每人都可以获得 1 千美元。这些合作策略,吸引用户的效果非常明显,大量的爱好参赛者在X等平台发布作品,声量很大。

Bolt通过一些策略合作来获取用户。比如和设计平台Figma、Framer等打通,让设计师用户能够无缝切换到Bolt尝试开发。再比如和Netlify的接口合作,让前端开发者圈子注意到Bolt的便利性。投资方GV(谷歌旗下)和Madrona等也会在各自的人脉网络中向创业公司或企业推荐Bolt试用。

疯狂的红利期

不过,作为AI初创企业是绕不过大厂的。他们可以直接抄袭Bolt.new的模式,比如微软完全可以把GitHub代码空间和Copilot结合,再接入部署流程,打造一个类似的端到端平台,并通过GitHub庞大用户量迅速推广;又或者Bolt.new的这种浏览器开发模式呗大厂复制,大厂的用户基数和生态将会很快侵蚀Bolt.new的市场。

下游方面,一些开发者社区或云服务可能向上扩展做AI Agent,比如Stack Overflow曾尝试自己的AI Agent,Cloudflare也提供网页+AI结合方案。上下游纷纷进入这一垂直领域,会压缩独立工具的生存空间。

另外,Bolt的性能水平严重依赖上游的顶尖AI大模型。如果模型进展遇阻或算力供应紧张,会直接影响Bolt服务质量与成本。一旦上游调整策略(如接口价格上涨、服务中断)或遭遇技术瓶颈(比如模型难以进一步提升代码逻辑能力),Bolt将受到拖累,这也是所有“套壳”大模型之上的AI产品所要面临的风险之一。

比较有意思的一件事预兆了这条赛道的竞争度到底有多激烈。

2025 年 5 月 7 日,StackBlitz 在旧金山举办“黑客松”派对。正当全员狂欢中时,几条街外,Figma 在 Config 大会上就宣布了竞争产品“Figma Make”,这款产品同样也是用对话提示快速生成 Web 应用。当众人询问两款产品有何不同时,创始人Eric迅速回应:“Figma 采用的技术和 Bolt 不同,我们是从零开始在浏览器里写了个操作系统,完全不一样。”

还有一个就是,其他的coding产品也会吃掉Bolt的市场份额。我的理解是这款产品适合小白,那么一些有基础的程序员可能自己直接用vibe coding就搞定一个前端开发了对吗?

目前AI编程工具领域,只有美国、中国等少数国家有本土化产品,因此Bolt完全可以快速进入多个国家市场,特别是在东南亚、印度这些科技大市场。当地开发者普遍使用英文工具,Bolt.new没有语言障碍问题。

Bolt.new这家初创企业的经历其实映射了AI大背景下整个行业的一个深刻变化:技术的真正价值,往往不在于它有多复杂,而在于它能让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Bolt.new的成功,正是抓住了这个本质——它把原本需要专业技能才能完成的软件开发,变成了任何人都能参与的创作过程。

当然,Bolt.new的故事还远未结束。它面临的挑战同样不容小觑——来自大厂和友商的竞争、技术依赖的风险、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用户的粘性,这些都将考验这家公司的真正实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这身材值不值310刀?《剑星》... Craving Eyes Studio工作室近日公布了以动作游戏《剑星》女主角伊芙为原型的新款收藏级...
“怪兽 8号 THE GAME... 动画 “怪兽 8号” 改编自松本直也先生于集英社 “少年Jump+” 连载的同名超人气漫画作品。漫画...
《忍者龙剑传4》新实机视频 流... 近日忍者组官方分享了《忍者龙剑传4》新实机视频,展示了主角流畅且帅气的连招。“在战斗中使用你解锁的所...
光之战士再别蓉城 《最终幻想1... 上周周末,成都的”狒狒“十四浓度有点高。《最终幻想14》参展了成都CD29漫展,众多光之战士们线下聚...
《七日杀》2.0版更新背叛核心... 今年6月底,《七日杀》2.0版重大更新“风暴将至”上线,然而此次更新让玩家们很不满,最近30天评价跌...
原创 一... 火影忍者手游中有这么一个忍者,提到他的名字,总是会说没起手的,还有被各种严父忍者克制。但实际上这个忍...
OPPO K13 Turbo ... 今天来跟大家聊一聊OPPO K13 Turbo Pro,看看这款OPPO K系列中的首款Turbo机...
原创 F... Faker退位,进入Chovy王朝!GEN拿到恐怖的26连胜,圣枪哥都要哭了 石油杯最后一场总决赛也...
让我再贪一柱子!类银+RPG佳... 背上沉重的幻影之住,在被黑暗笼罩的世界里探寻真相。《伏魔行者》是一款黑暗画风的国产类银河恶魔城游戏。...
风靡的“血色海龟汤”与小学生们... “一个马戏团里有两个侏儒,可是这天早上有一个侏儒在家自杀了,现场还有一地木屑,你猜为什么?” “他俩...
OPPO K13 Turbo系... 凤凰网科技讯(作者/于雷)7月21日 OPPO今日正式推出了其K系列全新力作——OPPO K13 T...
新游戏「救救小动物」上线啦! 🐰 可爱的小动物们堵在了草原上 🐟 每局 1~3 分钟,超级适合摸鱼 👇更多游戏,
恐龙的N副面孔:打工?战斗?带... 在观影驯龙高手电影的时候,你是否被画面中那形态各异、充满灵性的飞龙所深深吸引,渴望拥有属于自己的独一...
大厂入局、产品扎堆,今年Ste... 2025年已经来到了第3季度,在存量时代的大背景下,游戏行业的“集中度”越来越高,手握头部产品的厂商...
IMO 怒斥 OpenAI 自... OpenAI 声称新模型获得 IMO 金牌不到 24 小时,剧情就出现了大反转! 多位 IMO 官方...
原创 刺... 自《刺客信条:影》公开宣传以来,官方用主角黑人弥助编写的故事背景遭到了不少争议,尤其是在东亚地区,许...
红魔10S Pro系列内置PC... 红魔游戏手机近日带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其最新的红魔10S Pro系列将率先推出内置PC模拟器功能...
种田肉鸽养恐龙,当其他玩家还在... 可以双人联机的肉鸽种田游戏来了!steam最新沙盒冒险Roguelike游戏,《恐龙小当家》前不久上...
开服四天还在修?王者搞男色经济... 大家周一好,我是X博士。 【热游情报】将由“新游动态”“全球热门”两个部分组成。 一句两句无法说清楚...
七月游戏圈最卷的一周!《黑神话... 新的一周又开始了,本周又会有哪些好玩的新游戏等着我们呢?一起来看看吧。 【热点新游】 划重点:《天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