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一下手册的背景,便于大家的阅读和理解,我们的系统是刚刚落地的,为什么要写用户操作手册。
一方面,项目刚刚落地,手册要发给对应的用户代表去查看,学习使用系统。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后续正常运营后,用户群体的学习和解惑文档。为什么要划分用户代表和用户群体呢,下面内容会讲到
各类手册的基本要素基本相同的,可以通用的。这里主要以我写的用户操作手册案例铺开做个描述。
手册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以下五点。
主要通过以下两种分类说一下我对基本要素的理解。
(1)用户认知
文档的编写涉及到一个用户认知的问题,人的认知都是整体-局部-细节,粗略来分,系统概述是整体,用户可了解一个大概的概念,知道我们系统是做什么的。
功能模块是局部,用户可了解基本流程和场景;功能说明是细节,告诉用户该怎么做。基本要素的配备主要符合一个人认知流程。
(2)用户感知
主要展示的内容是公司logo、公司名称、软件名称、版本号。
修订记录主要是记录修改人、审批人、修订内容、版本号和修订时间。主要对于公司来说,可以通过修订记录,来查看版本迭代的内容是否已经即时更新。
其次用户也可以通过这里的内容来了解我们更新的功能。
主要是增强用户的导读性,系统概述和功能说明的用户引导,可做内容模块的超链接,让用户可以快速定位到对应的模块。
主要包括项目背景、项目目标、应用流程,系统概述主要是让用户对我们的项目有个大致的了解,达到用户共情目的,可以通过项目概述去了解用户痛点是什么,我们是怎么去解决的,以及应用的主流程是什么,让用户更加有代入感。
主要包括模块划分、步骤说明、注意事项、内容说明、系统截图五个要素、要保证文本的导读性,尽量做到简洁易懂。
eg :招生系统,基本的工作流程,记录咨询学生信息、确定报名学生的信息、生成学生的收费标准,那我们的操作场景就可以分三步,记录咨询学生信息>学
生报名>生成学生的个人收费标准。
eg:招生系统-学生报名,报名时,系统提示“该学生已存在“,是因为名字重复还是其他用户录入的原因,那就可以提醒用户去进行核对,去那里核对。
eg:招生系统-学生报名,招生人员每给一个,学生报名就会统计到绩效里、这个可以激励用户,就可以做个内容补充。
操作手册是详细描述软件的功能、性能和用户界面,使用户了解到如何使用该软件的说明书,现在软件说明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智能客服,word文档、PPT,视频教程等。
从信息传递来看,分为图文类和视频类,随着短视频的兴起,视频类的教程用户的接受程度会更加高,视频会比较直观,学习的成本比看文档的会更少,缺点是给用户的思考时间不会太长。
对于一些复杂的逻辑内容,以图文的形式呈现给用户,更能给用户一个更好的思考环境。
我们现在也在尝试视频教程和操作手册的去做结合,视频主要是针对不同的使用场景去做教程,图文手册主要是做全局的详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