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NO模型是对用户需求分类和优先排序的模型,以分析用户需求对用户满意的影响为基础,体现了产品性能和用户满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由东京理工大学教授野纪绍(Noriaki Kano)在70年代发明。
PSM模型也即价格敏感度测试模型(Price Sensitivity Measurement),顾名思义,是进行产品、服务价格测试的模型。PSM价格敏感度分析方法是在 70 年代由 Van Westendrop 所创建。
使用场景
KANO:需求的分析,如在产品开发前,我们需要知道这些功能哪些是基本功能,哪些是增值功能,功能的优先级又该如何排列等,可以通过KANO模型来界定。
PSM:当我们确定好产品的功能时,在后续定价的时候,又可以使用PSM模型来进行价格测试,来寻求最优价格、最优价格区间等信息。
使用流程
两者的使用流程均为:从明确目的–问卷设计–数据处理–结果呈现。
其中价格敏感度测试模型中关于问卷设计中的价格区间设定,有两种可以实现的方式:
问卷设置划分维度主要为正反两方面:提供时的满意程度、不提供时的满意程度。
每个功能/方面都需要提供正反两方面的题目,可以进行适当标红/加粗手段防止用户看错。
把提供此功能和不提供此功能进行交叉,会得出6种不同的需求类型:
A:兴奋/魅力型
O:期望/意愿型
M:基本/必备型
I:无差异型
R:反向/逆向型
Q:可疑结果
根据用户对某一功能的评价,得出这一功能在以上6个分类属性中的比例,例如我们对A产品中的XX功能得出它的属性为O:期望/意愿型,即当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会提升;当不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会降低。
在得出各个功能的属性对应后,可以计算better-worse系数,以便进行四象限图的展示。
增加后的满意系数 Better=(A+O)/(A+O+M+I)
消除后的不满意系数 Worse= -1 *(O+M)/(A+O+M+I)
例如我们对A产品中的XX功能得出它的系数如下:
Better=(26.7%+60%)/(26.7%+60%+0%+23.3%)=86.7%
Worse=-1*(60%+0%)/(26.7%+60%+0%+23.3%)=-60%
计算各个属性的better-worse系数,然后通过四象限图的形式展示出来。
以better系数和worse系数分别为横纵坐标,中点为界,分为:
第一象限为兴奋/魅力型:若不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不会降低;若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会有很大的提升;
第二象限为期望/意愿型:当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会提升;当不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会降低;
第三象限为无差异型:不论提供与否,对用户体验无影响;
第四象限为基本/必备型:当不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会大幅降低,但优化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不会得到显著提升。
在实际日常工作中:
主要是4道题目,询问被访者:太便宜以至于怀疑品质不购买的价格、比较便宜的价格、比较贵的价格、太贵以至于不购买的价格。
问卷可以选择选项型和开放题型,根据价格的范围和想要的范围精度选择。
对“太便宜”和“便宜”的价格百分比进行向下累计统计,对“贵”和“太贵”的百分比进行向上累计统计,得出如下图所示的四条价格线。其中,“太便宜”和“太贵”的交点确定出最优价格,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既不觉得“太贵”也不觉得“太便宜”的人数是最多的,对于企业而言,在该价格上,有最多的消费者可能去购买他的产品。同时,由“太便宜”和“贵”,“便宜 和“太贵”确定出可接受的价格区间。
根据统计表画折线图:
结果的呈现既可以使用上述的折线图,表达合理价格区间在(3500,5500),甚至更小的范围(4000,5000),追求市场最大化的理想价格点在4500左右。
也可以进行更准确的计算,根据计算折线的交点,得出以下结果:
上一篇:202107095K7zwk
下一篇:到底如何设计有效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