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入局中视频的66个理由!
创始人
2025-05-17 20:22:45
0

品牌入局中视频的66个理由!品牌入局中视频的66个理由!

品牌入局中视频的66个理由!品牌入局中视频的66个理由!

如果短视频已成红海,那中视频是否有机会成为另一片蓝海?看完这一波关于中视频的讨论后,总结了品牌入局中视频的66个理由,不妨一起讨论一下。

1、视频,正在和直播一样成为各大平台的标配功能。

2、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在高速增长,但是蛋糕不会再扩大了。长视频、短视频、中视频他们都有各自的形态。中视频和其他内容形态间并非替代关系,更多是在新媒介和消费环境变化下各司其职、协同作战的合作。长视频做IP内容,短视频做流量爆款,中视频给了企业1-30分钟充分的时间,让你讲述你的产品、公司形象。

3、从行业的发展角度来说,短视频过于碎片化和娱乐化,中视频是垂类进阶的必然。

4、2019年时,仅有快手和抖音放宽时长,支持上传5分钟以上视频,但如今,微博、知乎、百度、小红书等平台纷纷跟进中长视频,就连微信也对视频号开放了更多的能力,上传视频的时长允许超过1分钟,并增加了弹幕功能等等。你很难不承认用户对中长视频的固有需求。

5、2020年,西瓜视频率先提出中视频概念。时长上,中视频主要是1分钟到30分钟的视频内容,在这个时长里,创作人可以完整地讲述一个事情,表达更加连贯、从容,用户也可以获得更大的信息量,加深记忆。

6、实际上,在西瓜视频提出中视频这个概念之前,大家已经做了很久的“中视频”。大家还记得那个长视频纷争时代下的《万万没想到》和《暴走漫画》吗?

7、目前1分钟以上的视频观看时长占抖音总时长的比例已经超过20%,用户深度内容消费的习惯已经逐渐养成。

8、如果说短视频是打头阵,是漏斗模型中打开足够的流量,那么中长视频就承接漏斗下方的流量,把这些打开的开口的内容承接到中长视频上,更能解释清楚品牌力、产品力到什么地方。

9、如果说短视频是快餐,长视频是节假日和年度大餐,那么中视频就是日常便饭,它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由于碎片化而导致的信息不全、片面化等问题。

10、现在的人普遍不再耐心,阅读能力下降,这是图文内容向视频内容转型的根本原因。

11、在电商平台上,用户花钱是为了去交换好的货。而在视频平台,用户花时间是为了去交换好的内容。但通过内容,两者是可以互相打通的。

12、在一份报告中,各种倍速中,使用1.25倍速、1.5倍速、2倍速的用户相对较多,分别占5.6%、7.3%、6.4%,而剧情太拖沓或不喜欢、时间有限提高看剧效率则是用户对观看速度选择的两大主要原因。可见,即使是面对长视频,用户也在有意将其当作中视频来观看。

13、视频“太短”和“太长”对创造者而言都很折磨,最适合创造者讲清楚一个故事的,并不是15秒,不是1分钟,一个普通人讲清楚一个故事,就是五到十分钟。

14、中视频创作是有一定的门槛的,时长就限定了要有质量的内容才能进来。

15、从商业转化角度看,中视频的种草可能性更高,更容易做到品效协同。

16、上个月,西瓜视频发起中视频伙伴计划。视频内容可一键发布到西瓜视频、抖音、今日头条三端,并获得这三端的流量收益。这也是抖音首次开通流量分成计划。

17、在西瓜视频之类的很多平台中,做一个微真人秀,微纪录片,相对而言可以得到平台更多的支持。平台是欢迎高质量,有价值的内容的。

18、中视频它核心的价值有三点:第一个内涵,第二个是体验,第三个获得感。

19、机会转瞬即逝,西瓜视频宣布投入20亿元补贴优质创作者,这对品牌和创作者都是难得的机会。

20、在内容视频化的时代,用户花在视频上的时长不断提升。2020年12月腾讯系App的使用时长占比同比下降6.7个百分点,而字节系和快手系App使用时长占比均同比提升约3个百分点。

21、中国网民已达9.8亿,网络视频用户占比93.7%。预计2023年,全球网络视频用户规模将达到30亿。2020年,视频占整个互联网流量82%。全年全球用户使用在线视频应用花费时间近1万亿小时。

2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今年,西瓜视频联合抖音发布了电脑端专业版剪映,已经成为西瓜视频官方创作工具,它让专业视频的生产门槛变得更低了,我强烈推荐大家下载。生产力的解放意味着市场的大爆发。

23、横屏切换、弹幕互动、VR游戏沉浸等,中视频的多元化表现形式已经崭露头角。

24、据西瓜视频统计,过去一年,有超过四百位创作人年入百万,通过平台接到商单的作者数较去年翻5倍,最高单条金额达到40万元。

25、短视频更利于传播,中视频信息密度更强,在这方面,同为字节系的抖音和西瓜视频有着很强的互补价值。

26、调研显示,观看中视频的TOP6用户,可以分为打工人、中高层管理人员、政府及事业单位人员、自由职业者、蓝领群体以及创业者,他们是社会中坚力量,更是消费上的主力军。

27、短视频已经帮助品牌打中消费者,而中视频更能帮助品牌打动他们,助力品牌故事的“质感表达”,同时中视频可以更好的将品牌内容IP化。李子柒就是最好的案例。

28、在 YouTube,视频时长有“短(小于 4 分钟)”和“长(大于 20 分钟)”两项,以 YouTube 的“中视频”定义即 5-20 分钟计算,观察 B 站近期的各分类排行榜,绝大多数热门视频均落在这个时间段内。以YouTube为例,在其当前超52亿的视频存量中,前25万个频道里视频平均长度为13~14分钟。

29、互联网流量饱和、红利见顶、用户规模增速放缓大背景下,中视频正成为各大平台竞相进入“兵家必争之地”,平台有意扶持,就是品牌入局的最佳时刻。

30、中视频对品牌最大的营销价值在于塑造和构建场景化思维,制造强代入感,加强种草深度,促进用户行为转化。

31、抖音出现之前短视频为什么没有火?平台扶持和个性化算法推荐是占据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如果说抖音定义了短视频,那么如今西瓜视频正在试图定义中视频。

32、我们正处于从二维向三维跨越的阶段,图文内容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了,视频本就是大势所趋。

33、一定程度上,短视频行业的“内卷”正在逼着优质创作者和品牌们进入中视频这个蓝海。

34、如今的中视频,其实颇有当年微信公众号爆发前期的模样,不缺内容,不缺创作者,不缺愿意花钱的品牌方,不缺用户,只需要有一个将这整个链条做成闭环的平台而已。所有人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的位置。

35、“双微一抖”之后的下一个流量洼地,视频化内容的短中长配置。

36、所谓红利,无非是你的决策和平台决策能否形成最大化的共振罢了。创作者在对趋势的判断上一定要提前预判平台的动作。

37、据说有一位知识领域创作人,跟某平台签约当天,就用这笔钱付了一套房子的首付。“钱景”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前景。

38、YouTube2019年的广告收入就达到了151.5亿美元,相比短视频,因为时长增加,信息量和价值度的提升,优质中视频的变现能力会更强,无论是广告模式,还是积累粉丝、转化变现等。

39、如果你仔细观察趋势,会发现短视频向上,长视频向下是一定的,即使没有人去定义中视频,这个细分市场一定会是事实存在的,且这个市场会越来越大。

40、布局中视频建议和短视频做差异化,比如短视频不能满足的科普类、知识类、技能类等领域,还有较大机会。

41、中视频更适合运营一个长线、高质量的个人IP,这和短视频领域追求单个内容热度不同。

42、单个领域的卡位很重要,看赶海就去西瓜视频,曾经一度成为西瓜视频的阶段性“定位”,为之后拓宽更多视频领域打下了很关键的基础。

43、用户选择观看中视频无非是这几个目的,轻知识、小谈资、追潮流、助消费、拓视野。这是用户从kill time到save time的转变过程。

44、从价值属性来讲,短视频营销多在碎片化时间,传播更快。但在广告和内容营销的植入上不大,中视频的营销性会更强,但它的传播速率会相对慢一点。

45、在西瓜视频拥有280万粉丝的“滇西小哥”拍摄美食视频时,很多镜头都会因为云南乡下的苍蝇入镜重拍很多遍。而西瓜视频团队已经可以尝试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比如能够设计识别苍蝇模型的程序,达到一键处理的效果。

46、我很喜欢西瓜视频对中视频的一个描述,叫“刚刚好”,不仅是时长,更重要的是“节奏”,内容更轻,获得感更强,带给用户的信息价值更高。

47、想要做出好的中视频,创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还要有一定的轻知识,要有泛专业。轻知识,最重要的觉得是说服力,就是可信。

48、中、短视频背后的逻辑是人,是网红IP和MCN的急速成长和商业价值,而不是把视频剪短,然后全站导入流量。

49、从实战的角度,长中短三“频”共进是比较合理且得到充分验证的。比如影视剧、电影的宣发,就很好地利用了长中短三类视频的优势互补。

50、中视频在品效合一方面的可能性也许不止与品牌植入,比如种草剧和IP互动剧,通过构建消费场景并充分展示消费决策信息,在剧情中让用户完成购买行为。

51、中视频本质上属于内容驱动型领域,优质、持续、差异化的内容供给是平台制胜的关键。

52、除了给钱,西瓜视频还做了什么?官方数据显示,西瓜大学已经举办了12期,培训了2.8万人。如果按作者从一个小白到普通(成熟发文)/优质(质量好)作者转化的效率来看,不加入大学转化为优质创作者的效率是12%,而加入大学则是27.57%。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53、中视频这种类型的出现,其实是探索有没有更好的增强心智的可能性,非曝光的品牌性质的可能性。

54、任何领域的先发优势都至关重要,越早进入中视频,越早转型,内容创造能力足够强的是能够占据一定的地位的。

55、通过视频中的购买、体验、分享与展示,可以极大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再购买、分享等,这种行为逐渐形成了一种销售闭环。

56、中视频越垂直,越深度,就越能帮助品牌将优质内容转化为品牌流量,破圈更多新场景。

57、去年2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提出反对内容’注水’、规范剧集长度的研究之后,网络剧的内容更加精炼,叙事也更加紧凑了。网剧向短也是大势所趋。

58、中视频的存在让原本生涩难懂的专业知识也可以普惠更多人,比如教师李永乐,他通过科普视频让科学知识被更好的传播,是他作为老师的更大的价值。这类知识分享类的中视频,比想象中更受欢迎。

59、不同于品牌在短视频中的商业化只能是生硬的露出,中视频还有更多形式可以探索,和其他所有的营销方式一样,不是所有的品牌都需要拼产品露出和品牌曝光。结合创作者自身的故事,将品牌倡导的精神在视频中体现,这种形式也很容易唤起受众的共鸣。

60、除了流量变现之外,创作者的另一大心病就是原创维权,西瓜视频最近推出的“中视频伙伴计划”还包含了“版权托管服务”。作者可将视频版权在西瓜视频、抖音、今日头条进行托管,如有其他平台发布侵权内容,平台代维权,同时视频收益还能提升1-2.5倍。相比于举证、核实等多个繁杂环节,“版权托管”服务更加轻量直接。

61、中视频对应的用户需求是用户既想要获取更多信息,同时又想要更高的效率。这些“刚性”需求在产品测评、美妆科普、学习技能等类型的内容中尤为体现。

62、西瓜视频与新榜联合发布的《中视频创作人职业发展报告》中显示:近一年高频消费中视频的用户达6.05亿,网民渗透率64%,即每5个网民中就有3个用户高频消费中视频。

63、绝大多数官媒也已经认可,中视频已经成为知识科普等内容的重要载体与高效传播手段,推动儿童安全教育、反诈骗等知识普及。

64、中视频成为链接长、短视频的重要途径。未来比拼的也许是短中长视频相互配合和布局的能力。

65、从营销角度,中视频能在满足用户“获得感”的同时,让品牌、产品讲好“走心”的故事。

66、评价中视频的核心指标是“浓度”,即专业有层次感的信息浓度和有故事、有触点的情感浓度。

上一篇:20210719lg0H2x

下一篇:20210719MJ9FCf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产品设计经典方法——尼尔森十大... 一、反馈原则无论是设计APP还是设计PC端管理系统,我们都需...
Instagram 的进化之路 最近,Instagram负责人Adam Mosseri发了一...
王力宏直播卖课被嘲,明星当主播... 7月12日,很多人的男神王力宏出现在了直播间。他一改往日清新...
为什么明明盈利,公司却在崩溃边... 前两天参加了公司的一个培训,叫《商战模拟》。这门课在公司内部...
互联网大厂“福利营销”,看完真... 华为201万年薪招天才少年,腾讯试点强制6点下班,还给330...
产业互联网,一个新开始 然而,尽管消费互联网的流量之战让我们都身处其中,并且真正将人...
什么公司适合建设中台? 不过对于任何事物都不能一味地模仿或者抨击,要去结合企业的情况...
做了四年运营,走了N多坑才明白... 四年前,作为一名机械系专业实习生,和很多对互联网工作...
在Airbnb做产品是一种什么... 一、讲故事和迪士尼的影响迪斯尼公司启发了 Airbnb 的创...
如何基于内容,结合【活动投票】... 基于内容做线上营销,以口碑实现社交裂变无疑是一个好办法。下面...
品牌“锤死”吴亦凡,韩束头功! 都美竹的微博内容是越来越劲爆,她表示要与吴亦凡“决战”。随着...
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做后台产品经... 我的回答是:专注用交互设计来解决用户需求。提供有好的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