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终究没能出奇迹。
从2018年进军教育培训行业,字节跳动便通过并购+自建团队的形式,迅速建立了大力教育的业务布局,包括在线英语、1对1、K12大班课、AI辅助学习、教育硬件、早教、知识付费、数学思维等等,几乎涉猎了在线教育的每一个细分领域。
2020年3月,字节跳动创办8周年之际,创始人张一鸣发表全员信,宣布组织升级,同时提到教育业务将是他重点关注的新业务方向之一。随后,大力教育CEO陈林也表示,
未来三年,大力教育都是巨额的投入,甚至到第三年,大力教育都没有盈利预期。
但随后,便迎来了教培行业的风云变幻,政策监管如暴风雨降临。
2021年6月25日,大力教育暂停投入直播大班课,重点转向 AI 录播课。
8月5日,“双减政策”后,大力教育开始宣布裁员,其中瓜瓜龙和清北网校或将被全部裁员、转岗,GOGOKID、你拍一暂停直播课。
最终,离字节彻底放弃教育业务,已经不远了。
字节一开始做教培行业,就不是个很好的选择。
字节跳动能够在互联网腾讯、阿里两大巨头联盟的夹击下,硬生生开辟了自己的战场,组成BAT的新格局,必然有其优势,技术、产品、流量都逐渐构成了字节系产品的护城河。
字节系产品成功占领市场的惯用套路:通过算法推荐用户喜欢的内容,快速的产品迭代,大规模获客的市场策略。
但是,这些优势能力,都不能在教培行业被复用。教培行业所需要的能力,是内容和服务,内容包括了教学教研的积累、课程的设计,服务包括了主讲老师和辅导老师团队的管理。但字节不具备这样的能力积累。
看似成功的瓜瓜龙,实际上是靠一波大规模的综艺广告完成初期用户积累,大规模获客的市场策略在这里起到了关键作用。但瓜瓜龙这个产品也不是字节自己的创新,而是学习别人的。现在的情况是,在线教育广告营销的方式已经被禁止,而且启蒙阶段的教培产品受到了最新政策的限制。如果没有政策限制,瓜瓜龙可能还有机会,但现在裁员已经是归宿。
过去大力教育几个有希望突破的产品,纷纷在新政下折戟,瓜瓜龙启蒙是低龄培训,清北网校是K12的学科培训,就连大力智能灯,拍照搜题的核心功能也要被下架了。
张一鸣曾说:
我觉得现在还是很早期,教育业务必须有更根本的创新,当然前提是我们有更深刻的认知。
张一鸣承认字节团队还缺乏对教育深刻的认知,我也听到不止一位深度接触过大力教育团队的同行说过:大力教育的高管不懂教育。
不懂教育,还不是最大的问题,本来大力教育可以凭借高投入的战略决心和组织能力去积累认知,但市场和大力自己,都没有给足够的试错机会。
在线教育行业的猿辅导、作业帮,创始团队也都不是教育行业出身,但是,他们都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在教育行业里面摸索,直到真正开始理解教育行业。猿辅导成立于2012年,作业帮成立于2014年,但这两家公司开始规模化发展,还要等到2018年大班双师课的出现。在这之前,都是在积累教育培训的内容、人才、技术、管理、组织等各方面能力。
但字节没有这样的耐心去等待。字节相信大力出奇迹,一上来就是买买买,不仅买业务、也买团队,各个教育细分赛道买个遍。从来没有一个成功的教育培训公司,是靠买,建立起自己的核心业务的。
就结果来看,大力教育过去的投资与并购所建立的业务布局,并没有发挥预期中的价值,至少没有建立相关赛道的优势地位。
实际上,教培行业对字节系整体的战略布局而言,也是价值不高的。字节当初选择进入教育行业,首要的考虑也是商业角度,依托本身的头条、抖音两大流量阵地,希望培育出新的业务,电商、游戏、教育都在布局,而那时候,教培行业也没什么强大的竞争对手,可以一试。
但是在“双减”政策之后,这仅存的一点价值也几乎归零了。
字节跳动2020年的收入规模是2366亿。但大力教育所能贡献的收入体量,却非常有限。据公开报道,2020年,猿辅导收入约100亿元,高途(跟谁学)收入71亿元,2-3年内,大力教育的营收天花板大概就是百亿人民币,这对于字节2366亿的体量,无异于杯水车薪。
但为了达到百亿收入的体量,大力教育大概得招聘5万人的团队。2020年底,字节跳动的员工才刚刚超过10万人,其中教育业务1万+。再招4万人,理想情况下也只能做出百亿收入,对于字节,这显然是一个不划算的生意。这么多资源,投入到其他业务线,不好吗?
即使不考虑商业价值,谈教育情怀,过去三年在教育业务投入的几十亿,如果去中西部贫困地区建学校,可能价值会更高,至少PR的价值是有的。
但投入了这么多资源、这么多人,话都说去了,轻易放弃,承认之前的决策是错的,那是不可能的。
而且,教育业务相关的团队,总会“战略分析”出各种理由,去画一个大饼,保全自己的利益。即使裁员之后,还有相当一部分团队留下来,去做所谓的“创新业务”。
但这一切,都是徒劳了。
下一篇:202108062DX7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