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原来圈子里的朋友聊天,感慨微商如今的没落和困境,据说95%以上的微商品牌都在经历不同程度的业绩下滑和团队流失,大部分品牌遭受的打击甚至是毁灭性的。
虽然离开行业两年了,但是其实一直想写篇文章,聊一下微商的圈子和直播的圈子,聊一下私域和公域那些事儿。
仍然要强调一下,本篇所说的微商泛指代理制微商,而非直营微商。
代理制微商的没落是伴随着直播电商的崛起的,这两个看似互不相关的圈子其实在暗中牵引。
首先崛起的是短视频电商,2018年1月快手投资网红电商魔筷,6月推出快手小店,而在当年的3月,抖音的百万级大号中出现了购物车按钮。
恰恰是这些微小的改变,成为了时代的分水岭。
本质上微商的崛起是基于微信互联网的流量红利,在微信诞生之前,移动互联网是一个个孤岛,大家在不同的平台做不同的事情。
后来微信出现,朋友圈出现,微信支付打通,社交传播和商品交易实现闭环。
一直以来,在微信朋友圈买东西的那些人和短视频平台的用户是高度重叠的:有时间、有未被满足的需求、有信息差。
微商也好,直播带货也好,本质上都在满足大量用户kill time和购物的需求,但是问题在于用户一旦尝试了直播带货,就再也回不去了,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
因为直播带货不仅完美解决了用户的需求,还具备代理制微商不可比拟的优势:极致性价比。
朋友圈里的东西有多贵,不用我说了,这是代理制微商根深蒂固的基因缺陷,因为大部分的微商品牌心里清楚,他们根本就不是TO C的。
当用户一旦发现短视频平台既可以消磨时间,又能买到便宜的好东西,再在朋友圈买昂贵的白牌就成了上个时代的事情了。
所以所有的货最终都砸在了代理商的手里,品牌自己也没能侥幸出局。代理的钱在货上,品牌的钱在工厂积压的库存那里。
今天朋友说,在这个不断被割和被别人割的圈子里,没有人能完美逃顶。
时代不可逆,不管是用户的时间,还是用户的消费习惯都从微信迁移到了短视频平台,迁移到了直播间。
再说破圈。
微商没落是因为用户的时间和消费习惯发生了变化,那最简单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就是,流量在哪,卖货的就追到哪。
所以方法论就是微商去公域掘金,然后偷流量回到微信大本营做成交和复购。
这个道理反过来也同样成立,对非微商品牌来说,公域做规模,私域做利润,听起来完美的不得了。
但是纵观两个圈子的生存现状,我发现这中间存在巨大的鸿沟。
纵横微商圈这么多年的朋友说,至今未发现哪家把公域和私域同时玩的比较好的。
还在坚持经营的微商,延续着上个时代的习惯和技能,坚持密集发圈,有的品牌开始往线下转,带着代理们进行线下拓店,又被疫情打击了一波。有的品牌搞个小程序,盖个社交新零售的帽子,做着换汤不换药的生意,流量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让他们去直播渠道引流和卖货?不好意思,不会,也不想学。
再说回正在被抖音折磨和蚕食利润的各大品牌,这么努力的花钱投放,这么努力的把直播间拉满18小时,看着ROI心碎一地,其实对有私域和后端的来说,这都不是事儿。
我们曾经服务过一个品牌,在抖音直播间把ROI 做到0.8就够了,因为他们有100个人的后端电销团队,会引导用户进行私域复购,前端亏的钱全当引流了。
但是这样的团队太少了。
说到底,还是破圈太难,靠渠道红利崛起的品牌根本没有跨越周期的能力,它们本质上算不上真正的品牌,顶多是个渠道品牌,还没刚站稳脚跟,就被下一个浪潮迭代了。
彼时的成功路径依赖成为今日的桎梏枷锁,这是真的可怕。
说到这,我感觉个人也好,品牌也好,公司也好,想要不被淘汰,就得不断突破固有经验,虽然艰难,但是值得啊盆友们!
再说下最近大家都在讨论的这事儿,工信部要求微信,抖音和淘宝三者不再互相屏蔽。
一时间,我朋友圈里做微商的,做电商的,和做抖音直播的都举着反垄断的大旗欢呼,似乎大家都将在未来享受到更多的流量互通的红利。
这几天各种展开分析的文章很多,我不想再分析趋势了,对此我认为,这确实是利好,但是利好的是少数人,而不是大多数。
原因同上,很多人连各自渠道的流量都还没整明白,更别说跨圈了,大部分人的流量池根本不会发生任何变化。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不断革自己的命,保持领先啊盆友们。
上一篇:20210917yC5avd
下一篇:20210917bv87j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