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从一个故事说起。
一家小IT公司专为各个微商定制电商IT系统,这电商IT系统其中包括快递面单打印子系统。各个快递公司的面单即相似又有些差异。都有收件人的姓名、地址、电话等共性的信息;但是面单的格式、布局、公司Logo却不一样。例如:中通公司、韵达公司的快递面单。
这家IT公司拿下第一个微商客户的订单,这家微商发货用的是申通快递、圆通快递,于是快递面单打印子系统就根据申通、圆通的面单格式进行设计、开发、测试,然后交付给客户使用。
接下来他们的第二家微商客户用的是申通、顺丰、EMS快递,于是快递面单打印子系统就要根据申通、顺丰、EMS的面单格式进行定制,其中申通的格式可以复用上一个项目的资源,而顺丰、EMS这两家快递面单之前没开发过,就得针对性地开发、测试,然后交付给客户使用。
由于每家微商客户的合作快递公司都有些不同,而且经常有新的区域型快递公司出现,这样每拿下一个新微商客户,这家IT公司都要派技术团队上门,根据客户的特殊情况来定制IT系统。
这是典型的定制化项目,根据客户的需求来针对性地开发IT系统。
这种项目每次都要派IT团队去调研客户的需求,为客户定制解决方案,并开发、实施、维护,特点是开发成本高、效率低、利润低。
从项目团队成员的角度看,做项目意味着加班多、出差多,奖金少……
员工抱怨,老板委屈。怎么办?
如果能把项目做成产品,就可以批量复制,提高交付效率,降低开发成本。
例如,下面就是一个产品,可以兼容主流快递公司的快递单,即使有新的快递面单出现,根据电子面单模板也可以快速设置,不需要开发代码。
项目与产品有什么差别?
简单来说,项目是一对一,在一个特定场景给一个特定客户使用, 如企业内部自己开发的办公系统。
而产品是一对多;能快速复制给多个客户使用,如钉钉就是一个产品。
项目与产品还有很多差异,具体差异参考如下表格:
对于乙方公司来说(如上面那家为各个微商定制电商系统的IT公司),把项目产品化,可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企业收益。
对于内部乙方来说(企业内部的IT团队,或集团下属IT子公司,如平安科技、润联科技),原来作为企业内部的IT团队,属于花钱的成本中心,如果能够把研发的IT系统对外销售,自己可以为公司挣钱,成为利润中心,在公司的地位与话语权都会得到提高。
调查表明,很多内部乙方都有把内部项目产品化、商业化的冲动,一旦认为条件具备了(现有的项目有价值、具备服务更多客户的能力),就想把自己研发的内部系统(项目)做成产品对外销售,希望自己能独立挣钱。
接下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介绍如何把项目产品化:
做产品化之前,得先评估一下是否具备产品化的条件。
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1)产品
2)团队
3)商业可行性
近几年我到各大企业内部做培训与咨询项目时,我发现很多内部乙方(做系统给企业内部使用)的产品经理普遍存在技能短板,如果要产品化,就要针对性地提升这些技能短板:
① 产品化能力不足
② 商业化能力不足
以前做内部系统不需要考虑竞争、定价策略、销售推广、成本、盈利模式,缺乏商业化方面的技能与经验。
通过对内外部的条件进行收集整理,然后可以用SWOT模型来进一步分析是否适合产品化。
B端产品的发展会经过几个关键的阶段:
注意,这几个阶段不要跨越式发展!
每个发展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任务。
哪怕在内部应用得很成功的系统,也不要马上去把这个项目产品化。应该要再做几个项目积累业务经验,才能知道哪些是共性需求,哪些是个性化需求,这样做出来的产品才能复用与扩展。
更不要一开始就立项去做一个平台。
要等到产品要达到很高的成熟度、具有很大行业影响力之后再考虑平台化。
B端产品架构设计的重点是共性的抽象、个性的扩展,还要考虑依赖解耦、通用化设计。
接下来展开介绍一下。
1)共性的抽象,个性的扩展
做过几个项目之后,有了足够的业务经验,知道哪些是共性需求、哪些是个性化需求,然后就可以做产品化,对共性需求进行抽象复用,同时考虑个性化需求的扩展。
产品化的重点是共性的抽象,个性的扩展。
方便面是经久不衰的好产品。即满足了共性需求,又考虑了个性化需求的满足。
① 共性的抽象
把每个项目共通、可复用的部分,抽象提炼出来进行复用。如下图所示:
通过复用,可以减少重复工作,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比如,你开了一家特色餐厅,请了10来个厨师,每人负责做几道菜。如果每个厨师做自己负责的那几道菜都要自己买菜、洗菜、切菜、配菜、做菜、上菜,显然是很不合理的安排。
做每道菜都有一些重复性的工作可以抽象提炼出来,比如买菜、洗菜、切菜、配菜,交给专人负责,一方面可以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
把这些基础性、重复性工作提炼出来,交给专人负责,为所有厨师服务,就达到了复用的目的,这样厨师可以专注于炒菜,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
中台的目的也是复用。实现中台的具体手段是:抽象、下沉、复用。
你看,中台原理跟上面的厨师做菜的原理是不是很像?
阿里在2015年提出的“大中台,小前台”战略,在业内带火了“中台”。
中台的灵感来源于一家芬兰的小公司Supercell——一家仅有300名员工的小公司,却接连推出爆款游戏,是全球最会赚钱的明星游戏公司,市值超过100亿美金。
这家看似很小的公司,开发了一个强大的技术平台,来支持众多的7人左右的小团队进行游戏研发。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专心创新,不用担心基础却又至关重要的技术支撑问题。恰恰是这家小公司,开创了中台的“玩法”,并将其运用到了极致。对于这种多项目并行,各项目相对独立,但业务需求所需要的支持类似的公司,“中台”就有存在的价值。
Supercell 的中台,指的是将游戏开发过程中公共和通用的游戏素材和算法整合起来,为小团队提供工作的工具和框架,从而支持好几个小团队能够在短时间内开发出一款新的游戏,并鼓励员工充分试错。
有了中台的支撑,Supercell的“细胞”才可以非常灵活地运转,形成高效散兵作战模式。
产品化的重要一步,就是对各个项目中的通用部分进行抽象、提炼、复用。这跟中台原理是类似的。
② 个性的扩展
B端客户都有个性化的需求,主要来自如下几个方面:
具体如下图所示:
个性化需求如何满足呢?有如下策略供参考,如图所示:
列举几个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案例供参考。
Word可以由用户自定义快捷操作区:
Teambition提供很多项目模板供选择,并且可以自定义项目栏目。
Teambition通过大量的应用与插件供选择,来实现扩展功能:
报表设计器,可以自定义报表的外观:
强大的报表引擎-SmartBI:
流程可配置:
2)依赖解耦
企业内部的一个IT系统通常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会跟其他IT系统有关联、通信、依赖关系,会耦合很多内部的特殊逻辑,依赖内部组件。
如果要把某个IT系统产品化、商业化,就要考虑与其他IT系统解除耦合关系。
3)通用化设计
工作把产品卖出去之前,要做好商业化准备工作。首先要对产品的商业模式进行规划与分析,并逐块验证其商业逻辑是否行得通。
推荐用精益画布这个工具进行产品的商业模式规划与分析,如图所示。
不仅是把产品研发出来,还要考虑支持体系、后续路标规划、定价策略、销售方案、营销渠道、提供文档资料与培训,甚至还要组建客户成功部门。
这是B端产品运营的相关工作:
以上几点分享希望对你有启发,最后祝你的项目产品化顺利、商业化成功!
上一篇:如何把B端项目产品化?
下一篇:202109247QwQ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