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为什么要懂技术?
创始人
2025-05-08 16:42:35
0

设计师为什么要懂技术?设计师为什么要懂技术?

设计师为什么要懂技术?设计师为什么要懂技术?

心理、设计、技术是UX的三大支柱,换言之,不懂技术的心理学家不是好设计师。但从目前国内UX的发展情况来看,技术这根“柱子”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今天我就来分享一下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设计师为什么要懂技术呢?我们可以从那个经典的“更快的马”的故事说起。

“更快的马”的第一层含义

“更快的马”是产品圈的经典案例。汽车业先驱亨利·福特有一句名言:“如果我当年去问顾客他们想要什么,他们会告诉我:一匹更快的马。”

对这句话的常见解读是,你不能依靠询问得到的表面需求来做产品,而要挖掘其背后的根本需求——用户想要的并不是马,他们想要的是汽车。

但在我看来,这只说对了一半。

关于不能依靠询问做产品,我在《乔布斯说用户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其实后半句才是精髓,却被很多人误读!》已做过较为系统的讨论,这要求我们挖掘用户的根本需求。

通过挖掘需求,我们可以知道用户想要的不是马(这只是他们能想到的最好的解决方案),而是更快的出行方式(根本需求)。

但是,如果抛开事后诸葛的眼光,在福特那个时代,你怎么就知道这种“更快的出行方式”是汽车呢?

“更快的马”的第二层含义

依靠“更懂用户”就可以设计出汽车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从流程的角度可能更好理解,我们常说设计是一个“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需求挖掘是发现阶段的工具,而汽车是解决阶段的输出——依靠发现阶段的工作来获取解决方案是不可能的。

因此,“更快的马”远非汽车故事的全部,而是开始。发现根本问题当然重要,但要解决问题,设计师还需要懂另一类工具——技术。

福特是在对内燃机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设计汽车的,不了解最新的技术,即使他知道要比马更快,也不知道该怎么做。

现在再来看看“更快的马”,表面上看这个故事是:

通过需求挖掘,福特知道用户想要的不是马,而是汽车。

但实际上是:

通过需求挖掘,福特知道用户想要的不是马,而是更快的交通工具(比用户更懂用户);

结合对当时技术的理解,福特知道用户想要的这个“更快的交通工具”是汽车(比用户更懂技术)。

在传统认知里,设计似乎跟技术搭不上边,技术课程也很少出现在设计类专业的课程表里。然而,设计与技术密不可分,正如《情境交互设计:为生活而设计》一书指出的:“产品设计就是与技术打交道,重新设计生活。”

设计师为什么要懂技术?

有些设计师对技术持一种很矛盾的态度,一说学技术就觉得很难,马上避而远之;一说做产品又觉得技术不难,就好像今天提要求,明天就能实现一样,说到底还是不了解技术。结果,不是使用的技术没有跟上时代,就是想出的方案落不了地。

当然,这并不是说设计师要去抢工程师的饭碗。你要做的是尽可能了解可能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所有技术,包括它们的基本原理、成熟度、优缺点、工作量、成本等,从而对这些技术建立起基本的心智模型。

尽管你也可以通过工程师获取新技术的信息或确认方案的技术可行性,但这样做的效率很低,也很难为你发散创意提供及时的帮助。

卓越的解决方案是根本需求与新技术不断碰撞的结果,相比等别人给建议,脑子里对技术有概念时得到的灵感通常更多也更有效。

不仅如此,如果你对技术一窍不通,那么你与工程师沟通起来也会非常困难。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工程师会用“技术实现不了”等理由来搪塞你,而你也只能认命——谁让你不懂技术呢。

不过,你也不能因为懂了点技术就忽视工程师,在构建方案的过程中,你仍需要与工程师保持畅快的沟通,以获取更多灵感或确认技术细节。

时代在变

尽管设计师不懂技术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但这种矛盾在过去并不是特别突出。

工业设计师主要关注静态的结构,而交互设计师虽然要考虑产品的运行逻辑(已经开始涉及技术),但主要依托较为成熟的软件技术,不需要过于担心设计实现。因而在很长一段时期,设计师与工程师可以保持“井水不犯河水”的状态。

但随着智能和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与人互动的技术越来越多,人与技术间的互动也愈加复杂。单靠不懂技术的设计师,或是不懂用户和设计的工程师,都难以解决未来产品的复杂问题。

要想满足万物智能时代的要求,需要有人将用户、技术结合设计思想综合考量,从而实现最优的产品体验——这个重任就落在了UX设计师身上。

大多数工程师只专注于所在领域,UX设计师不需要专注任何一项技术,但必须全盘了解与需要设计的产品相关的各项技术。可能与你的直觉相反,UX设计师往往是团队中技术知识面最广的角色之一。

国外UX教育的启示

在我留学的荷兰埃因霍芬理工大学(TU/e),UX相关的硕士专业被称为“Human-Technology Interaction”。在本文的意义上,我觉得“人与技术的互动”这个描述比用户体验设计更贴切一些,因为它将“人”和“技术”摆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产品大多是由技术实现的,因而从本质上说,体验来源于人与技术的互动过程——要想设计出好的体验,少了对哪一方的理解都是不够的。

目前国内高校的UX专业往往会招收偏心理学或工业设计的本科,但TU/e的招生要求则是以技术背景为主,然后在硕士阶段一方面提供系统的高级心理学课程(如感知、认知、社会心理等),另一方面提供技术类课程(学生可以在信息与通信、可持续能源、建筑环境等方向选择其一),然后指导学生将对人的理解应用到感兴趣的技术领域。

为了保证学生不“瘸腿”,有技术背景的学生要同步修一些本科心理学课程,心理学背景的学生则要修一些技术类课程。至于既不懂技术也没有心理学背景的学生(比如我们班上曾有一个同学本科是学商科的),需要额外修一个预科(Pre-Master)课程打下足够的基础后才能进入硕士课程的学习。

尽管我认为TU/e的课程设置尚有很大改善空间,但这种思路很值得国内高校借鉴。

UX设计需要深度介入产品的架构和流程的设计,既要发现问题,又要解决问题(在概念层面)。尤其是对于万物智能时代的产品来说,如果设计师对技术一窍不通,就很容易局限在“UX研究”层面,而非完整意义上的“UX设计”。

一点建议

综上所述,对于UX从业者来说,对技术有一定程度的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

如果你正在攻读UX专业,建议挑一些感兴趣的领域(比如医疗、汽车、互联网、智能家居)了解一下相关的技术。

如果你已经在某个行业从事UX相关的工作,建议在了解本领域基础技术的基础上,持续跟进新技术的发展。

比用户更懂用户,比用户更懂技术,然后在设计思维的框架下加以融汇,才可能对产品有真正超脱于常人的深刻洞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如何从零开始运营一个短视频帐号... 随着文字内容方式的推广火爆,更加被企业所追求的则是短视频运营...
俞敏洪:一个60岁的老头决定去... 80年代出国一年至少6000美刀,在北大的薪水只有月工资12...
抖音和快手,握不住电商 品牌做直播,到底是为了卖货,还是营销?反垄断环境下的第一个双...
微信可以打开淘宝链接,这才是互... 最近一个月,互联网圈最大的新闻莫过于腾讯和阿里互相打通:9月...
大连接时代:多端协同抢滩登陆 一、多边主义引发的思考众所周知中国历来奉行多边主义,坚决反对...
奢侈品电商逐渐落幕? 奢侈品电商,数十年来,走走停停。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增长,奢...
大厂HR的新对手是Excel 从运营角度来看,在线文档性质已经从公益自发属性,发生了转变,...
当李佳琦们想要成为李佳琦 显然,网红主播们的热度盖过了双十一。单单从网红主播们投放的品...
借势营销如何正确“蹭热点”? ... 本文将从「借势营销」是什么开始,分享品牌如何找到借势营销的方...
到底什么是元宇宙? 尽管有专家质疑部分企业家们对于元宇宙的过分乐观,但持续不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