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指尖,不知道大家对于马可波罗这个英雄有什么评价,可能在相当一部分玩家心中,马可波罗依然是法球改版的那个“弃子”吧。

目前马可波罗的数据如上图所示,抠掉顶端局,其实热度依然保持着较高的水准。
马可波罗的热门,我觉得取决于技能机制,是大家喜欢,而不是英雄够强势。
我可以1技能打消耗,不大招进场,两段位移捏着,一般英雄还真无法奈何自己,尤其是技能可以吸血后,末世加了续航,再也没有了被消耗的焦虑,所以打法保守的玩家玩起来更顺手了。
不过热门归热门,马可波罗的胜率始终就是在50%以下,哪怕巅峰时期(不是首发时期)也是如此,而我觉得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英雄热门,也导致了水平参差不齐,高手很强,且难以反制,菜鸟却毫无存在感,上下限差距较大,但不精通的玩家比重更大,就导致了低迷的胜率出现。

那么不考虑马可波罗的数据,为啥很多人会嫌弃这个英雄呢?
别说你没遇到,虽然很少能听到“不要马可”的说法,但如果你的队友前几楼掏出来这个英雄,你真的会拿自己擅长的战力英雄吗?很多人可能已经开始打退堂鼓了,因为确实不敢赌你会玩。
我个人总结了几点原因,大家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
①吃得多,做得少
最新数据,马可波罗分均经济达到了702.65,位列射手第二位,而第一位是几乎都在野区的阿古朵,连李元芳的分均经济都要比马可波罗低一点。

而打野英雄中,司马懿、诸葛亮云缨、橘右京,甚至是镜,都没达到700的级别。
那么输出有多少呢?按理来说,吃了那么多经济,又有1技能的消耗手段,场均伤害不会很低吧!
在20位射手中,马可波罗的场均伤害 排在第14位!
不过击杀率还好,场均6.04个,比李元芳低了一点。
②打野体验差
你以为他那么高的经济是哪来的呢?并不是敌方野区,而是自家野区,大部分的马可波罗从二级开始就吃野怪,所以你如果玩打野,他边上的野怪基本上是摸不到的,进一步压缩了打野的发育速度。

经济是恒定的,一个英雄吃得多了,那么必然有人就吃得少,不排除有些经济是对面野区的,但影响最多的还是自己家的打野。
③“冥场面”多
虽说现在的马可大招进场收益已经没那么高了,但仍然有许多玩家愿意铤而走险,觉得自己扫了两梭子,进场接晕眩就能来一波团灭,但大部分情况都是进场后自己暴毙,十分尴尬。
因此,这种冥场面见得多了,自然也就对这个英雄失去信心了。
④作用不明显
并非说所有玩家,只是有很多马可波罗玩家从头到尾被压制,不敢输出,我觉得跟那种频频暴毙的比也没好上多少。

对线期羸弱,所以就养成了一直猥琐的习惯,打团只用1技能加后撤步,明明有机会接晕眩击杀目标也不敢上,很多时候都浪费了辅助的控制,就是因为马可波罗玩家鱼龙混杂导致。
很多时候一整局都没见到这个射手的作用,我想大家都深有体会吧。
看似简单的英雄,玩起来并不一定就简单,就像对线,孙尚香线上轻松压制马可,但高手可能抓住一次孙尚香技能空档期就能反杀,你如法炮制,却发现死的还是自己,就没思考下前期1技能的命中情况,对面身上是不是有印记,是不是经济压了你太多。
说到底马可波罗是个需要极高熟练度才能驾驭的英雄,他的上限并不低,只是这个版本输出有些疲软而不被顶尖玩家认可,但换个角度,如果是大神炸鱼,用马可波罗真的能做到如入无人之境,这就是手法的差距,熟练度的差距。

总结:马可波罗身上的诸多特质被大众玩家喜爱,只是现在的输出的确有些乏力,许多玩家喜欢取巧,喜欢保KDA,又没有相应的熟练度支撑,就造成了要么没存在感,要么吸血送对面,或者频频暴毙的不良游戏体验。
英雄本身是没啥问题的,但是要随着版本而改变玩法,可玩法、出装这些都是外在的,内核其实还是你能否让技能命中率高一些,能否掌握技能的伤害量,以及输出距离等。
那么你对于这个英雄的评价是怎样的呢?说说你的观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