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任天堂和《幻兽帕鲁》开发商的官司打得火热之际,最近在PS商店里又出现了一款翻版《动物森友会》。
这款游戏名为《AnimeVillageOnline》,在PS商店注册为计划于2027年发布的生活模拟类型游戏。
从图像到“制作家具、建造房屋、装饰空间、种植庄稼、捕鱼与居民交流”的玩法介绍,无一不在“擦边”《动物森友会》。
任天堂自然不可能在索尼的商店里注册销售自家的独占游戏。
实际上,《Anime Village Online》的开发商是一个名叫Wisnu Sudirman的独立开发者。根据其同名的 LinkedIn 个人资料,他来自印度尼西亚,刚刚大学毕业。
Wisnu Sudirman还在PS商店上架了另一款名为《Rooted: Survival》的游戏,宣传图则明显仿照《最后生还者》,其中模糊的手指和建筑物细节更是“一眼AI”。
他在游戏介绍中写道:“所引用的所有游戏标题、品牌、角色与视觉元素,均归其各自所有者所有。这些相似之处仅出于娱乐目的的致敬或讽刺,并无侵犯版权之意。”
也就是说,即便他已经意识到作品与《最后生还者》的高度相似性,仍选择强行上架引流。
“李鬼李逵”的现象并非海外独有,在国内同样屡见不鲜。抄袭知名IP、注册假游戏以蹭热度的案例,也在国产游戏中不断上演。
今年2月在Steam上发售的国产挂机游戏《动物栏:桌面农场》大卖之后,很快就出现了一款名为《桌面栏:动物牧场》的同类游戏。
除了画风采用低模以外,玩法几乎和前者一模一样,名字的高度相似更是让这款“李鬼”直接在搜索相关缠上了原版。
若是一名未见过原版的消费者,大概率很容易在这些障眼法下自然购入这款《桌面栏:动物牧场》。
不过,从玩家反馈来看,这款游戏至少还存在可游玩的内容。
相比之下,商店中还有不少完全没有实际内容的作品,它们仅依靠AI 生成的封面和截图营造出“高完成度”的假象,诱导玩家。
这类由AI生成的假冒内容,在海外社区常被称为“AI Slop”(AI 残渣)或直接简称为“Slop”。
AI Slop原意是指牲畜的食物残渣,如今则指由人工智能拼接生成、质量粗劣且意图迷惑用户的内容,与过去轰炸收件箱的垃圾邮件(Spam)相对应。
如今,AI 为人们带来技术变革的同时,AI Slop也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污染游戏生态。
踩着版权红线走的AI工具
9月30日,openAI最新的视频人工智能Sora2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据外媒报道,Sora2上线首周在iOS上的下载量就达到了62.7万次,超过了ChatGPT首周的60.6万次的下载量,用户在24小时内就生成内容超过30万条。
Sora2生成的视频内容高度同质化,迅速在互联网上泛滥成灾。
长期以来,AI生成内容的版权问题一直备受争议,而本次Sora2发布所采取的政策更是引发热议。原因无他,唯“双标”尔。
在社交媒体上,Sora2生成任天堂的《宝可梦》《马里奥》,世嘉的《索尼克》,甚至《荒野大镖客2》《原神》等知名游戏素材的视频已屡见不鲜。
然而,据日本媒体核实,如果在提示中输入“白雪公主”“米老鼠”等迪士尼角色或“漫威”英雄的名字,生成内容会被拒绝,并显示“可能违反平台安全标准”的警告信息。
眼见这种“双重标准”,日本自民党议员盐崎明久也在X上指出Sora2存在严重的法律和政治问题,提出“我们必须迅速做出反应,以保护和培养日本的创作者和内容产业”。
据《华尔街日报》披露,OpenAI在Sora2发布前,仅提前“十天”向少数大型娱乐公司与工作室秘密开启了一项“选择退出”流程。这意味着,除非权利人在极短时间内主动提出拒绝,否则其作品将被默许用于AI训练。
虽然OpenAI设立了侵权举报窗口,但这更像是一种为美国本土IP巨头量身定制的“专属服务”。其结果便是,除这些受保护的美国IP外,全球其他国家的IP在浑然不觉中就已蒙受损失。
高达70万播放的Sora2生成《原神》画面
看起来,在AI面前守护版权这件事上,东半球最强法务任天堂显然还是输了西半球最强法务迪士尼一筹。
这一案例暴露了AI生成内容在版权保护上的困境,带来的后果就是海量“混剪”“拼贴”“仿制”作品蜂拥而至,平台端的内容审核体系全面失效。
AI生成的素材不仅在社交媒体上形成视觉污染,也迅速渗透到游戏平台中,催生出大量针对已有游戏的山寨版本和仅用AI图像完成包装的低质量流水线游戏。
除了上文提及的假冒版《动物森友会》,在任天堂自己的eShop上,也存在着公然模仿《TGC卡牌模拟器》的AI生成游戏。
游戏之外,AI技术还被用于生成虚假预告片、伪造开发进度的demo,甚至出现借此骗取投资与预售的案例。
AI slop,淹没游戏行业
AI slop的泛滥正在侵蚀整个内容生态,排挤原创作品的可见度,混淆正版与盗版的边界,也让玩家、投资方乃至平台本身都陷入信任危机。
按理说,这样的乱象本应促使各方团结一致,共同设立标准、完善机制,但现实是,无论是AI企业、发行平台,还是监管机构,在实际应对上都显得“有心无力”。
这是因为,大多数“Slop”游戏都出自独立的开发者之手。他们通常会刻意隐藏身份信息,并频繁更换开发者名称,以规避法律追责,使得追踪几乎成为不可能。
经过调查发现,存在专业的Slop制作者正以“流水线”方式量产这类游戏,在十多个不同的开发者名下交替发布,形成了一个隐蔽而高效的“造假网络”。
与此同时,游戏平台在这一现象目前显得颇为被动。平台往往只在收到举报后才会采取下架或调查措施。即便多家外媒公开要求平台作出回应,官方依然保持沉默,没有发表正式声明。
据IGN 的调查显示,大多数主机平台在游戏注册阶段,仅会核验开发者或发行商的基本信息,并检查游戏类型、支持的控制器及分级情况。业内人士指出,许多玩家误以为平台在上架前会进行质量审核(QA),但实际上,“平台只负责确认硬件规格是否符合要求”,内容本身几乎不受审查。
截至目前,主机御三家均未明确说明是否会标注或限制使用生成式AI的游戏。Steam在注册流程中虽要求开发者披露对生成式AI使用情况,但并未对AI的应用范围设限。
相比之下,Xbox 的游戏筛选机制更为严格,甚至在游戏上线后仍会持续监控与管理商店页面,因此出现 “Slop” 式的内容污染问题相对较少。
面对平台在治理上不冷不热的态度,玩家们只好尝试自行寻找解决方案。
近期,任天堂社区网站Nintendo Life 推出了名为 “Better eShop(更好的 eShop)”的服务,旨在应对愈演愈烈的“Slop” 问题。该服务以“打造更健康的任天堂商店”为目标,用自主开发的检测工具对AI生成图像进行审查与标注,并允许用户举报疑似“Slop”的游戏,从而限制其销售。
不过,这一举措仍难称完美。严格的审核机制让一些正当使用AI 技术的游戏被误判为Slop,而基于用户举报的判定方式,也可能导致游戏被错误分类或下架。
一位与IGN会面的业内人士解释道,“平台的作用不是将注册游戏区分为‘好游戏’和‘坏游戏’。”他补充道,“平台也不想充斥着低质量的游戏,但要区分哪些游戏是Slop,哪些是纯粹的创作并不容易。”
AI侵权的认定与追责往往是一个漫长的法律过程。
近日以“湿发”为提示词生成的AI图中,大量内容都直接使用了游戏《无期迷途》中耶莱娜的CG素材
与此同时,部分平台或开发商在短期内将AI的低成本与高效率视为新的商业机遇。这种以逐利为导向的短视心态,与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目标相悖,也在无形中削弱了自律机制的建设与执行力。
在这样的环境下,从版权的失序到虚假信息的无节制扩散,AI发展过程中遗留下的“数字渣滓”正不断堆积、扩散,并最终席卷整个游戏行业。
这场技术革命正将整个行业推向一个未知的十字路口,而我们唯一能确定的是,创作者、平台和玩家都将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选择。
参考来源:
招游戏产业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