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土之滨》与《三国志·战略版》之间的那场持续了四年的抄袭官司,又在最近有了新的进展。广州知识产权法院二审并未对抄袭案下最终定论,将案件发回重审。
这件事瞬间在玩家群体间引发了热议。有人为《率土之滨》鸣不平,觉得一审胜诉却被发回重审是“维权受挫”;也有人保持理性,认为这只是司法程序中常见的审慎之举,毕竟发回重审不等于推翻侵权指控,更不意味着尘埃落定。这场关于原创与借鉴的争议,还需要更严谨的证据、更清晰的逻辑,才能得出经得起推敲的结论。
说实话,理性派的想法不无道理。在2023年5月,一审法院认定《三国志·战略版》构成著作权侵权,要求其删除或修改相关内容并赔偿,从某种角度来说,这其实已经证明了法院认真审核了提交的证据,照顾了舆论的期盼。
那《三战》在那段时间,到底抄没抄《率土之滨》?这个答案其实不言自明。
如果你有尝试在体验《三战》的玩法和内容,就会发现里面有着很多《率土之滨》的影子。从真实沙盘推演的玩法设计,到实时天气系统对战场的影响;从特殊地形对行军路线的限制,到水战系统带来的策略维度扩展……这些创新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在无数次测试、调整甚至推翻中打磨出来的。它们定义了《率土之滨》的特色,而现在,却成为了别人信手拈来的“素材库”。
如果这种程度的相似,都会被别人解释成所谓的“借鉴”,那“借鉴”的边界,到底在哪里?
玩家不是傻子,他们自然知道两款游戏之间,谁才是坚持原创的那方。而玩家的反应,也在这些年直接反映在了市场上。例如《率土之滨》今年推出的“青春服”,主打零氪金、快节奏、重策略,精准击中了玩家对公平环境的渴望。在开服首日,热情的玩家就在数分钟内瞬间抢空了为首10个服务器的注册名额,官方连夜又加开了十余组服务器,仍然没能缓解严重的排队问题。
再到后来,他们趁着和《狼人杀》联动的机会,设计出了全新的“率土狼人杀”,成功将社交推理与SLG策略结合。白天行军打仗,晚上推理破局,既保留了核心策略性,又增加了新鲜感,上线后好评如潮。据说有的玩家甚至一整天都沉迷在《率土之滨》里,只为了混淆他人视听,给自己的阵营争取最大化的利益。
所以,当我们讨论这场官司时,讨论的并不是《率土之滨》会不会因此受到影响,而是在讨论整个游戏行业的未来。如果原创者的权益得不到保护,那么后来者可能会更倾向于“走捷径”,通过复制成熟的玩法、照搬成功的设计,用更低成本、更短时间去抢占市场。
长此以往,行业的创新动力会被消耗,玩家也会逐渐失去对“新鲜感”的期待。因此,只有《率土之滨》取得胜利,原创者们的每一份用心才会真正意义上获得尊重,游戏行业才能真正蓬勃发展。
法律程序或许会有波折,但时间终会给出最公正的答案。《率土之滨》的努力,终会迎来开花结果的那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