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赛场内,紧张的氛围弥漫。
矿山测量赛项中,选手们目光如炬紧盯全站仪,指尖在计算器上飞速跃动;隔壁的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技术赛场,3D矿井救援图在屏幕上旋转,选手们默契配合,将传感器数据实时转化为PPT上的动态流程图,并同步进行精准讲解。
这里,是第十一届全国煤炭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贵州赛区)的现场。这群未来的矿工与技术骨干,正以沉稳的心态、精湛的技艺,用精度与速度,为煤炭行业的智能化时代写下生动注脚。
此次大赛,设置了“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技术(高职组)”“矿山测量技术(高职组)”“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技术(中职组)”3个赛项,吸引了来自全国16个省市的36所煤炭院校共184名选手同台竞技。
作为能源安全的“压舱石”,煤炭行业正处于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的关键阶段,尤其在“双碳”目标驱动下,行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据行业调研,应急救援、矿山测量等领域的复合型技术人才缺口逐年扩大,本次大赛正是为了顺应这一趋势,搭建技能展示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
“在煤炭行业,应急救援越来越依赖数字化工具辅助指挥决策。”参加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技术(高职组)比赛的六盘水职院学生梁冯林和记者聊道。
站在国家级竞技场上,代表学校参赛,梁冯林深感荣幸。他直言,大赛不仅是技能的比拼,更是成长的淬炼,让他更清晰地认识到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领域的职业价值,也坚定了深耕技能、服务行业的决心。
参加同项比赛的符玉伟则认为,熟练掌握数字化指挥编辑与方案可视化设计(如PPT制作)技能,能精准呈现救援方案、快速传递关键信息,是应急救援技术人员高效工作的必备素养,数字化工具不是“花架子”,是新时代矿工的“新扳手”。
“我们课程中设有专门课时讲解数字化指挥系统操作与方案可视化设计技巧。”符玉伟说,学校还邀请企业专家指导,组织应急救援数字化方案设计竞赛,这极大提升了自己运用数字化工具的熟练度和在高压环境下的抗压能力。
自大赛举办以来,参赛规模持续扩大,影响力不断提升。大赛不仅是检验教学成果的“试金石”,更是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催化剂”,为行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这是我第三次带队参加全国性大赛,希望能够通过跨区域技术交流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促进技能水平的全面提升。同时,以赛促学激发学生内生动力,推动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增强就业竞争力。”在广西安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带队老师黄炯森看来,这种高规格的竞技平台,对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作为本次大赛的承办单位,近年来,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立足行业、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在应急救援、矿山测量等专业领域积累了深厚的教学经验。
学院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紧盯六盘水市能源及能源化工首位产业,建成了“煤矿智能开采技术”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煤矿智能开采技术获省级重点(特色)专业项目立项,“生产事故应急救援”赛项获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高职组金奖,充分发挥国家级能源与能源化工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喀斯特地区煤矿智能开采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省级能源产业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作用,培养的毕业生在煤炭行业一线表现突出,为西南地区能源产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承办此次大赛,也标志着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从“跟着产业跑”转向“推着产业跑”。
一场大赛,可以重塑一所学校的专业格局;一批选手,能够带动一个行业的技术迭代;一座城市,终将因技能人才而焕发新生!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顾冰洁
编辑 黄瑶
二审 刘定珲
三审 孙勤